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语境下学生使用“标点符号”主观化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设置问卷考察学生群体在网络语境下对句末使用"~""!""。""无标点"这四种标点符号的主观化情况。结果发现:第一,学生群体对句末使用"~"的好感度最高,其后依次是"!""无标点""。";第二,在性别这一维度上,两性对"~""!"的认识有差异,男性对网络交际中句末使用"!"更有好感,女性对"~"更有好感。对"标点符号"在网络交际中的主观化的调查研究,可以揭示网民标点使用的偏好与心理等因素的关系,具有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意义。
作者
陈丽诗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7期112-115,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网络语境
学生群体
标点符号
主观化
分类号
H15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4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264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7
1
刘瑾.
近十年国内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研究的进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1-135.
被引量:7
2
韩志刚.
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31-33.
被引量:25
3
田华,宋秀莲.
副语言交际概述[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1-114.
被引量:23
4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46
5
刘晓萍.
汉语标点符号的象似性[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2-114.
被引量:2
6
庞瑜,徐李洁.
标点符号的变异及其语义信息[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3):58-60.
被引量:1
7
孔繁侠.
标点符号表意功能初探[J]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1):70-72.
被引量:1
8
张颖炜.
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54-160.
被引量:6
9
吴颖.
论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J]
.新闻知识,2013(2):64-65.
被引量:2
10
储泽祥.
标点符号的象似性表现[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1):85-88.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04
1
周建民.
小说中标点符号的变异运用及其功能意义[J]
.江汉学术,1997,28(2):37-45.
被引量:7
2
王寅.
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4-7.
被引量:210
3
士羽.
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符号——谈诗歌中的标点符号[J]
.当代修辞学,1997(5):12-13.
被引量:2
4
岳东生.
文学语言的语法变异[J]
.当代修辞学,1995(2):14-15.
被引量:8
5
沈家煊.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1):2-8.
被引量:750
6
许国璋.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20(3):2-10.
被引量:252
7
沈家煊.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3):77-79.
被引量:44
8
安旭.
略论“”纹源流[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73-80.
被引量:4
9
沈家煊.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
.当代语言学,1994(1):12-20.
被引量:177
10
储泽祥.
语气兼容与句末点号连用[J]
.语文建设,1998,0(1):8-10.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644
1
王炳.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J]
.郑州师范教育,2024,13(1):70-74.
2
林忠,秦豆.
当代儿童小说中人称代词的交互主观性——以《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为例[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108-126.
3
武钦青,刘德贝.
“大不了”的容让义与反预期——兼论与“充其量”的区别[J]
.语言与翻译,2021(2):28-32.
被引量:2
4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5
梁凱.
否定构式“X什么Y”的功能表达及其特点[J]
.语文学刊,2021(1):43-46.
被引量:1
6
杨坤,吴灵蕊.
主观肯定构式“还不是”的构式化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3(1):71-84.
7
牛儒雅.
认知语法视阈下的人称代词指称义研究——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事件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2(2):85-95.
8
刘雨晨.
论心理空间体与祈使句标记——以达拉特旗晋语“来”字祈使句为例[J]
.语言学研究,2021(1):80-94.
9
梁永红.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J]
.语言学研究,2020(2):100-110.
被引量:2
10
余珩.
“总是”语义及用法流变考察[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200-211.
同被引文献
12
1
周艳君.
题名中标点符号及特殊符号著录方法探讨[J]
.黑龙江史志,2014(3):179-180.
被引量:1
2
徐惠凌,程鸿斌.
浅析破折号之后的文字著录[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0):167-168.
被引量:2
3
吴颖.
论标点符号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J]
.新闻知识,2013(2):64-65.
被引量:2
4
李兴昌,陈浩元.
给科技书刊编辑关于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学习重点的建议[J]
.编辑学报,2013,25(3):226-230.
被引量:14
5
刘万平.
“破折号标题”为何满天飞?[J]
.军事记者,2014(9):68-68.
被引量:1
6
张颖炜.
网络语言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5):154-160.
被引量:6
7
石杰.
大学生对待网络流行语态度的调查报告[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67-69.
被引量:2
8
聂盼盼,刘媛.
大学生网络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研究[J]
.现代交际,2018(15):30-30.
被引量:1
9
梁芳.
在标准的编辑加工中如何注意破折号和连接号的正确应用[J]
.传播与版权,2018(2):65-66.
被引量:1
10
单春昕.
网络语言标点符号变异使用的情感传递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3(12):366-36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聂盼盼,刘媛.
大学生网络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研究[J]
.现代交际,2018(15):30-30.
被引量:1
2
李正莉,李淑娟,彭建雄,迟骋.
破折号用法简化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199-20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正莉,李淑娟,彭建雄,迟骋.
破折号用法简化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2):199-202.
1
夏丹妮,段泽球.
研究生党员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J]
.教育观察,2017,6(7):120-123.
被引量:1
2
屈志奋,郭莉敏.
互联网语境下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3):4-6.
3
陈惠玲.
小学生作文批改的技巧[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3):9-9.
4
郗瑞竹.
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
.长江丛刊,2017,0(18):212-212.
被引量:1
5
刘述,孙治国,王迎.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人口学特征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7(6):30-38.
被引量:19
6
毕丽娜.
“工学结合”模式在多元主体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中的应用[J]
.祖国,2017,0(14):213-213.
7
王凯.
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分析及胜任力探究[J]
.时代教育,2017,0(15):166-166.
被引量:1
8
程琳.
日本少女漫画的女性角色建构——以《我太受欢迎了该怎么办》为例[J]
.各界,2017,0(8):123-12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