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普通高校羽毛球专项学生反手击高远球技术教学探析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反手高远球的技术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反手击高远球这项技术。
作者
买毅强
机构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运动》
2017年第5期95-96,99,共3页
Sport
关键词
羽毛球专项学生
反手击高远球
教学与训练方法
分类号
G84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作者简介
买毅强(1986—),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刘永.
提高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效果[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74-75.
被引量:18
2
蒋昌昊.
高校羽毛球专项课中的步法教学[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36-139.
被引量:16
3
庄志勇,陈莉琳.
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训练水平的探讨[J]
.体育科学研究,2003,7(2):65-67.
被引量:4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素平,彭敏.
羽毛球步法教学的焦点问题及其原则[J]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4):43-43.
被引量:30
2
都军,王岩.
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69-69.
被引量:19
3
彭美丽.羽毛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65.
4
程勇民.
中国羽毛球实力现状研究[J]
.体育科学,2000,20(3):31-34.
被引量:36
5
冯秋明.
羽毛球教学中的步法移动技术[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4):90-91.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70
1
吴高婷.
灵敏素质对青年羽毛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影响[J]
.拳击与格斗,2019,0(1X):10-10.
2
刘玲,徐万宇.
羽毛球三对三赛制在高校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分析[J]
.拳击与格斗,2017,0(7X):42-43.
3
沈乐群,翟一飞,吕艳玲.
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
被引量:4
4
曹占良,孙成立,高红林.
均衡分配速度法在800m跑训练中运用的效果观察[J]
.运动,2012(14):68-69.
5
李文汉.
我国大学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几所高校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52-53.
被引量:2
6
丁建龙.
羽毛球训练中初学者正手高远球教学方法的研究[J]
.运动,2013(24):58-60.
被引量:1
7
翁林.
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3):99-101.
被引量:89
8
陈兰芳.
探究式教学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2):157-160.
被引量:7
9
郑天敬.
羽毛球多球训练之探讨[J]
.内江科技,2008,29(4):44-44.
被引量:9
10
张文端.
羽毛球男子双打优秀运动员过渡球的研究[J]
.嘉应学院学报,2008,26(6):123-12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孟文涛.
浅析羽毛球上手反手高远球技术教学[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0(8):90-91.
被引量:2
2
焦成生,王少骅.
提高普通高校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水平的探索与研究[J]
.科技资讯,2009,7(7):179-179.
被引量:8
3
海涛,舒伟,李明.
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反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学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2):151-156.
被引量:9
4
李凤娟.
羽毛球反手高远球技术教学方法探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3):92-93.
被引量:8
5
姜雨彤.
羽毛球运动员高远球技术动作上肢肌肉肌电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4):126-128.
被引量:2
6
刘晓阳,陈乐琴.
羽毛球运动员后场正反手低手位击球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述评[J]
.贵州体育科技,2019,0(2):55-57.
被引量:2
7
刘兰财,梁永杰,张英平,车同同,肖杰.
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后场击球后不同场区单脚落地的生物力学差异——基于三维加速度计的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0,35(1):36-4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李高华,张兰.
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在羽毛球反手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应用[J]
.运动精品,2020,39(9):35-36.
2
张玉强.
高校学生羽毛球反手击球技术分析及其教学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22(4):120-12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徐玉情,余城明.
不同握拍方法对击后场羽毛球动作质量的影响研究[J]
.体育视野,2024(7):74-76.
2
赵易东.
基于循环训练法的高校羽毛球训练质量提高策略[J]
.拳击与格斗,2023(16):40-42.
3
田婷婷.
羽毛球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4(19):76-78.
1
孙阔.
高职高专院校篮球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7,8(7):122-123.
被引量:6
2
林晓平.
研究性学习模式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构建与实验研究[J]
.林区教学,2017,0(6):104-106.
3
吴如斌.
拓展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兴趣提高的启发[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10):40-40.
运动
2017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