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言副词“并”的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并"由动词演化出方式、范围和语气副词的根源均在于其本义:方式副词的出现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的出现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仍在其本义——由本义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性"。
作者
邱峰
机构地区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4X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并
语气副词
语义特征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温锁林.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2009(3):13-17.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彭小川.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57-64.
被引量:38
2
胡裕树,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2):7-15.
被引量:218
3
吴中伟.
论“又不P,~Q”中“又”的意义[J]
.汉语学习,1999(4):30-32.
被引量:13
4
马真.
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12-18.
被引量:101
5
王明华.
用在否定词前面的“并”与转折[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19-24.
被引量:26
6
刘丹青,唐正大.
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的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25-33.
被引量:51
7
沈家煊.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
.中国语文,2001(6):483-493.
被引量:181
8
史金生.
“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4):52-60.
被引量:55
9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
17
1
陈禹.
事态性否定的分化——以“并不X”“又不X”的构式竞争为例[J]
.外国语,2021,44(2):2-10.
被引量:7
2
温锁林.
汉语中的语气与情态[J]
.南开语言学刊,2013(2):21-29.
被引量:9
3
许慧娟.
表情态副词“并”“倒”“也”的篇章功能[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3):7-8.
被引量:1
4
邱峰.
副词“并”的语法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36-140.
被引量:8
5
方香兰.
浅析駒田信二《藤野先生》译文[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5):70-72.
被引量:1
6
邱峰.
副词“并”的形成机制[J]
.兰州学刊,2013(8):218-220.
被引量:3
7
温锁林,张佳玲.
新兴构式“A并B着”研究[J]
.语文研究,2014(1):23-29.
被引量:7
8
李劲荣.
情理之中与预料之外:谈“并”和“又”的语法意义[J]
.汉语学习,2014(4):10-21.
被引量:12
9
干薇,陈蔚.
关于“隐身”型负极性词“并”的元语启动功能研究[J]
.理论界,2014(8):138-142.
10
王越丽.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27-30.
被引量:2
1
潘倩莹.
“出于”一词的多角度考察[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6):57-61.
2
黄汝龙.
“曾几何时”新用法考辨[J]
.咬文嚼字,2002,0(2):44-46.
被引量:3
3
远征文.
谈文言副词兼表判断[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3,0(2):56-61.
4
邱峰.
副词“并”的语法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36-140.
被引量:8
5
邱峰.
副词“并”的形成机制[J]
.兰州学刊,2013(8):218-220.
被引量:3
6
郑桦.
动量词的来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19-24.
被引量:19
7
李娟.
谦敬副词“伏”“窃”的语法化过程及对比[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7):58-60.
被引量:3
8
戈弋.
把字句(处置式)的起源[J]
.中国语文,1958(3):117-118.
9
周永军,马建民.
副词“毕(必)竟”的产生和发展[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52-56.
10
苏艳飞.
论壮泰语带被动标记句的分化时间[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6):64-65.
语文建设
2012年 第04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