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学生个性的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挖掘新课程对学生个性培养的作用,探讨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下,从课程资源利用、教学方法优化、组织形式变换等途径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者
张维
机构地区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电子制作》
2014年第15期122-122,共1页
Practical Electronics
关键词
新课程
个性培养
角色定位
分类号
G633.9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青春.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0):138-140.
被引量:2
2
蒋学强,陈平平.
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研究[J]
.教育科研论坛,2005(Z1):54-55.
被引量:8
3
耿培新,李志刚.
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体育教学,2005,25(3):4-6.
被引量:23
4
顾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堂教学[J]
.科学教育,2005,11(2):24-25.
被引量:2
5
梁曦久.
“互动式游戏”在高师体育素质教学中的运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8):107-108.
被引量:2
6
冯建军.
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
.教育科学,2004,20(2):11-14.
被引量:14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弗里德曼.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92.
2
.个性一词的俄文是ЛИЧНОСТЪ既可译做人格,也可译做个人.在俄文词典中,个性一词被解释为作为某些属性之承担者的人,作为社会动物,认识和积极改造世界的主体的人.华东师大已故的比较教育专家马骥雄教授认为,我[Z].,..
3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3,11.
4
弗罗姆.弗罗姆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33.
5
[美]Linda Campbell等 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6
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42,231,241.
7
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29.
8
杜威 赵祥麟 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9
李鸿江.体育健康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170
1
付华军,刘欣.
应用型大学个性化教育:理念、取向与制度设计[J]
.教育学术月刊,2021(6):54-60.
被引量:8
2
金野,宋永宁.
多元智力理论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启示[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1):97-100.
3
孙灵.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S1):89-91.
被引量:6
4
谭玮.
论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习个性的教学原则[J]
.外语学刊,2009(2):127-129.
被引量:16
5
宋保平.
大学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J]
.考试周刊,2007(1):108-109.
被引量:1
6
刘晶.
论个性化教育系统的四大要素[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77-78.
被引量:1
7
王中华.
论个性化教育的误区及其正解[J]
.课程教学研究,2012(12):5-10.
被引量:2
8
常瑞宏.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4):128-129.
被引量:1
9
邓逢明,龙喜平,向珍娣.
扬长教育教学初探[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3):78-80.
10
龙喜平,李菊花,刘代锋.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观[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5):135-136.
被引量:1
1
柯锡林.
浅析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中的几点改变[J]
.体育师友,2008,31(4):17-18.
2
张立启.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园,2012(12):156-156.
3
林志坤,林顺南.
水平五模块与单元的关系[J]
.中国学校体育,2013,32(2):43-43.
4
匡宝泽.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再认识[J]
.考试周刊,2010(22):161-161.
5
耿国明.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新探[J]
.教育革新,2007(2):67-69.
6
刘平清,谢艳.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2):97-98.
被引量:24
7
刘晓花.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思考[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B12):323-323.
被引量:3
8
张哲锐.
关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
.学周刊(中旬),2016(5):126-127.
9
李雪松.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J]
.未来英才,2015,0(10):299-299.
被引量:1
10
黄菊娣.
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探析[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7):10-11.
电子制作
2014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