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警惕“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民俗学者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民俗学者主要是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在各种媒体和文化行政部门的座谈会上进行呼吁和动员,并没有深入到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之中,因此显得热情有余而智力投入不足。专业学术工作者一旦脱离了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而热衷于公众话题,他就不再具有任何优越于公共知识分子的优势,相反,学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过多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妨碍公众的自由生活。
作者
施爱东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2期95-96,共2页
Folk Culture Forum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统文化
民俗学家
公共知识分子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205
1
张多.
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J]
.西北民族研究,2021(1):110-122.
被引量:12
2
施爱东.
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J]
.民族艺术,2021(3):68-78.
被引量:12
3
冯莉,施爱东.
《民间文学论坛》创办时期的编辑工作及其特点[J]
.民俗研究,2021(3):139-149.
被引量:4
4
吕微.
社区优先还是社会优先?——民俗学的逻辑出发点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修正案”[J]
.民俗研究,2021(3):78-87.
被引量:7
5
刘晓春,贺翊昕.
唤醒、共享与意义再生产——黔桂边界返乡青年“回归地方”的实践[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83-91.
被引量:11
6
陈华文,陈淑君.
论吴越丧葬文化的改革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J]
.民俗研究,2005(4):71-88.
被引量:1
7
郑乐丹.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文化遗产,2010(1):6-10.
被引量:52
8
罗伯特.巴龙,黄龙光.
美国公众民俗学:历史、问题和挑战[J]
.文化遗产,2010(1):86-96.
被引量:9
9
王霄冰.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J]
.文化遗产,2010(4):8-17.
被引量:26
10
菅丰,陈志勤.
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
.文化遗产,2009(2):106-110.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10
1
娥满,李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维审视:概念定位、学术运动与日常生活实践[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99-105.
2
刘永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民间自觉——以马街书会和赵庄魔术为例[J]
.文化遗产,2010(3):73-77.
被引量:6
3
张志磊.
新时期民俗学者的重新定位[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98-100.
4
耿羽.
民俗学的对象、功能和方法——评《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3):48-56.
被引量:1
5
吕微.
民俗学的哥白尼革命——高丙中民俗学实践“表述”的案例研究[J]
.民俗研究,2015(1):31-59.
被引量:7
6
耿羽.
以社区为中心的民间工艺研究——评《布老虎寻踪——北方三省布老虎活态调查和研究》[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7(6):123-126.
7
李向振.
作为文化事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外价值实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5):57-64.
被引量:21
8
孟令法.
“习惯法”到“制定法”:中国法律民俗学的百年变革--兼论罗致平法律民俗学研究实践[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5):55-62.
被引量:3
9
李向振.
面向“民众的知识”和知识生产的现代民俗学[J]
.民俗研究,2022(3):144-156.
被引量:12
10
郭翠潇.
《民间文化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刊文数据分析[J]
.民间文化论坛,2022(5):55-6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滕璐阳,徐赣丽.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趣缘群体实践——基于对某剪纸群体的参与观察[J]
.社会科学家,2024(3):83-89.
被引量:5
2
梁莉莉,布瑞丰.
非遗视频直播的技术逻辑及其潜在风险——基于抖音平台的“田野”观察[J]
.青海民族研究,2022,33(3):136-141.
被引量:12
3
陈勤建.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民俗学在当下的问题与思考之一[J]
.西北民族研究,2014(3):173-186.
被引量:7
4
邓小艳.
文化传承视野下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探讨[J]
.广西民族研究,2012(1):180-184.
被引量:27
5
李晓敏.
马街书会产业化的困境与建议[J]
.神州,2013(23):20-21.
6
户晓辉.
非遗时代民俗学的实践回归[J]
.民俗研究,2015(1):16-30.
被引量:38
7
许钢伟.
如何看待非遗保护中的马街书会——与刘永涛先生商榷[J]
.晋中学院学报,2015,32(2):37-40.
8
祝鹏程.
非主流相声:社会转型中的民粹与狂欢[J]
.艺术广角,2015(5):21-27.
9
张秋萍.
桂南大芦村“跳岭头”面具世界图景探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3):83-88.
被引量:1
10
户晓辉.
实践民俗学的日常生活研究理念[J]
.民间文化论坛,2019,0(6):98-106.
被引量:17
1
胡适和他的理想国[J]
.国家人文历史,2012(3):22-23.
2
张立洁.
“善霸”李敖[J]
.三月风,2005,0(10):12-15.
3
章立凡.
世界名人的身高[J]
.中外文摘,2010(1):40-41.
4
吴晓波.
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J]
.销售与管理,2010(3):124-124.
5
金维诺.
周昉[J]
.文物,1957(1):34-38.
被引量:3
6
张弘.
大师,在公共知识分子的喧嚣中离去[J]
.社会观察,2009(9):72-73.
7
邵丛.
钟南山:失去社会良心?[J]
.新世纪周刊,2007,0(1):40-40.
8
焦照明.
公共知识分子之典范:傅斯年[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4(12):39-40.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J]
.云南政报,2005(8):9-13.
被引量:3
10
江玉祥.
清明节的来历及文化意义[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3):9-13.
被引量:7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