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论肥西小八里出土青铜器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安徽肥西小八里组青铜器单元明确、组合完整、数量较大、特色鲜明。根据器物形制、纹饰和铸造特点等比较分析,可拟定其年代为春秋早期,是目前群舒器物中最早的一组铜器。小八里青铜器反映了群舒族群与中原及周边地区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是群舒青铜器编年的重要一环。
作者
朱华东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东方博物》
2017年第2期40-47,6,共9页
Cultural Relics of the East
基金
安徽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AHSKY2015D131)
“安徽大学淮河流域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资助
关键词
青铜器
群舒
年代
小八里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58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1
崔大庸,任相宏.
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周代墓地[J]
.考古,1998(9):11-25.
被引量:73
2
马道阔.
安徽六安县发现一座春秋时期墓葬[J]
.考古,1993(7):656-657.
被引量:11
3
张爱冰.
也谈曲柄盉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
.文物,2014(3):57-64.
被引量:12
4
马今洪.
流甗的研究[J]
.文博,1996(5):39-44.
被引量:9
5
张爱冰.
皖南沿长江地区周代铜器研究[J]
.考古学报,2013(4):469-500.
被引量:7
6
杨鸠霞.
安徽肥西县金牛春秋墓[J]
.考古,1984(9):852-852.
被引量:6
7
殷滌非.
安徽舒城出土的铜器[J]
.考古,1964(10):498-503.
被引量:28
8
杨鸠霞.
安徽舒城县河口春秋墓[J]
.文物,1990(6):58-66.
被引量:31
9
许璞,建强.
寿县肖严湖出土春秋青铜器[J]
.文物,1990(11):65-67.
被引量:11
10
欧潭生.
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J]
.考古,1984(4):302-332.
被引量:130
二级参考文献
77
1
张钟云.
徐与舒关系略论[J]
.南方文物,2000(3):45-49.
被引量:6
2
施劲松.
我国南方出土的带铭文青铜礼器及其认识[J]
.考古与文物,1999(2):38-44.
被引量:3
3
江小角.
桐城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J]
.文物,1999(4):89-91.
被引量:6
4
朱献雄,王博华.
安徽青阳县龙岗春秋墓的发掘[J]
.考古,1998(2):18-24.
被引量:23
5
徐中舒.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5-76.
被引量:38
6
张祖方,严飞,周晓陆.
江苏丹徒磨盘墩周墓发掘简报[J]
.考古,1985(11):985-989.
被引量:22
7
何琳仪.
舒方新证[J]
.安徽史学,1999(4):15-16.
被引量:4
8
湖南衡南、湘潭发现春秋墓葬[J]
.考古,1978(5):297-300.
被引量:39
9
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做好文物博物馆工作[J]
.文物,1978(8):1-11.
被引量:25
10
刘兴.
江苏丹徒出土东周铜器[J]
.考古,1981(5):409-410.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258
1
任晓东,王景会,潘天波.
殷周漆物的使用空间、技术与观念——一项艺术社会史的个案研究[J]
.艺术学界,2021(1):101-120.
2
李金鑫.
浅析青铜盂的自名、形制和功能[J]
.形象史学,2023(1):69-86.
被引量:1
3
王学森.
江淮地区曲柄盉的源流与功能探研[J]
.形象史学,2022(1):3-17.
4
印群.
论春秋中晚期鲁中地区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文化属性[J]
.三代考古,2021(1):508-517.
5
韩炳华.
关于两组与“师雍父”有关青铜器的辨伪[J]
.三代考古,2018,0(1):518-526.
被引量:1
6
乔美美.
马家塬战国墓葬出土铜容器文化因素分析[J]
.秦汉研究,2019(1):253-265.
7
刘业沣.
汉代岭南三绵羊钮盒、温酒樽谱系研究[J]
.南方文物,2023(1):218-228.
8
黄锦前.
雌盘考释[J]
.考古与文物,2020(1):111-114.
被引量:2
9
索德浩.
中原地区封土起源再研究[J]
.考古与文物,2020(1):79-87.
被引量:4
10
郭长江,李晓杨,陈虎,宋有志.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81与110号墓发掘[J]
.考古学报,2021(1):115-160.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23
1
朱献雄,王博华.
安徽青阳县龙岗春秋墓的发掘[J]
.考古,1998(2):18-24.
被引量:23
2
徐中舒.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5-76.
被引量:38
3
朱华.
西汉安邑宫铜鼎[J]
.文物,1982(9):21-23.
被引量:13
4
何光岳.
群舒与偃姓诸国的来源和分布[J]
.江淮论坛,1982(6):75-80.
被引量:2
5
张敬国.
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第四次发掘报告[J]
.考古,1989(2):103-117.
被引量:41
6
张国茂.
安徽铜陵谢垅春秋铜器窖藏清理简报[J]
.东南文化,1990(4):210-212.
被引量:14
7
陈秉新.
徐舒源流初探[J]
.安徽史学,1986(2):53-57.
被引量:5
8
胡嘏.
群舒史迹钩沉[J]
.安徽史学,1986(6):33-37.
被引量:11
9
阿尔丁夫.
关于蒙古族传说中的马及其原名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13(4):103-107.
被引量:2
10
舒洁.
群舒略论——兼论舒徐异源[J]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4):87-8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苏银梅.
西汉海昏侯墓“籍田”与彭阳“朝那”铭文铜鼎对比研究[J]
.秦汉研究,2019(1):11-19.
被引量:1
2
汪威.
群舒文化研究综述[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23):40-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晨,郑曼莉.
文化转译视角下的皖西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以群舒文化为例[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39(1):35-39.
2
王刚.
礼器与“汉道”:海昏侯墓“籍田”器的制度及政治考察[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2):111-117.
1
白坚,刘林.
从靖安、贵溪出土徐器和仿铜陶器看徐文化对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J]
.南方文物,1981(4):30-35.
2
博烨,白坚.
靖安县出土徐国铜器[J]
.南方文物,1979(1):19-23.
3
李家和,刘诗中.
春秋徐器分期和徐人活动地域试探——从靖安等地出土徐国青铜器谈起[J]
.南方文物,1983(1):46-54.
被引量:3
4
陈榕.
论佛教中国化对净瓶造型与功能演变的影响[J]
.景德镇陶瓷,2017,27(2):29-32.
被引量:1
5
孙丹.
电力关爱不缺位 留守儿童享温暖[J]
.中国电业,2017,0(17):52-53.
6
华艳芬.
巍山母古鲁出土青铜器介绍及初步探讨[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1):78-79.
7
陶志远.
安徽肥西出土商代青铜器简论[J]
.东方博物,2017(2):33-39.
8
孙超,尹迎,杨婷,袁德玉,韦刘军.
供电企业账卡物一致性清理工作实践与思考[J]
.纳税,2017,11(34):67-67.
被引量:1
9
沈雨瑄.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之我见[J]
.艺术评鉴,2017,0(22):183-184.
10
潘玲,王宇.
东周时期中国北方系腰带研究(一)[J]
.边疆考古研究,2017(1):145-168.
被引量:2
东方博物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