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聚类分析是将随机现象归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就聚类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诊法研究、方药研究、文献研究及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
刘卉
郑妍
机构地区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6X期56-57,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聚类分析
中医药
综述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6
1
张艳丽,孙长青.
聚类分析在艾滋病中医望诊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80-1782.
被引量:5
2
慕善学,高广慧,封国铮,赵春杰.
中药材川芎质量控制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南药学,2007,5(2):179-182.
被引量:8
3
陈凯佳,肖莹.
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闭经”用药规律初探[J]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1-1831.
被引量:3
4
李国春,史欣德.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J]
.中医药学刊,2005,23(5):836-838.
被引量:5
5
何前锋,周雪忠,周忠眉,崔蒙,吴朝晖.
基于中药功效的聚类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6):561-562.
被引量:29
6
孟庆刚,郭书文,王永炎,鲁兆麟,李德华.
如何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现代中医药学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8):21-22.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周忠学.
聚类分析在人口状况研究中的应用[J]
.社科纵横,2005,20(1):51-51.
被引量:4
2
李洪娟,李峰,王健,关静,赵丹,刘颖,张可,赵敏.
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69-72.
被引量:76
3
赵晓梅.
490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及证候学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4):38-39.
被引量:34
4
张琴,张文彤,魏建军,王宪波,刘平.
公因子和聚类分析联合在肝炎后肝硬化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1):14-18.
被引量:40
5
陈彦,叶崇义,刘舞霞,荣有富,朱蓉贞.
高分辨气相色谱—模糊聚类分析法在术类药材分类中的应用[J]
.药学学报,1995,30(3):230-234.
被引量:25
6
郭光武,古明宏,任光祥,余跃生,朱臣凯.
聚类分析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1):34-36.
被引量:2
7
梁宗锁,杨东风.
中药指纹图谱相似性评价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5):55-59.
被引量:16
8
徐克学.试论生物数学的特点与展望[J].生物数学学报,1986,1(2):151-154.
9
郭戊英.中医数字病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普及出版社,1998..
10
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88
1
方格,任琦,王彬,周小文,李先涛.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5):427-431.
被引量:6
2
刘亚敏,李颖.
布鲁氏菌病的中医舌象、脉象特点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295-295.
被引量:2
3
李志更,王天芳,任婕,杜彩凤.
中医科研中几种常用数据挖掘方法浅析[J]
.中医药学报,2008,36(2):29-32.
被引量:32
4
申明金,柴震,贾飞云.
化学计量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北方药学,2010,7(2):32-35.
被引量:5
5
金亚晶.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29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579-579.
被引量:3
6
吴朝晖,封毅.
数据库中知识发现在中医药领域的若干探索(Ⅱ)[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92-95.
被引量:2
7
史道华.
中药药效研究的数学思考[J]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12(4):347-348.
8
李国春,戴慎.
动态聚类分析在中医方剂药量组合规律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2006,23(1):63-64.
被引量:9
9
张万水,陈利国,黄运坤,陈咏梅,王凤珍.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中医遣方用药规律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62-63.
被引量:10
10
黄宏兴,柴生颋,黄红,陈希,陈彦东.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3):180-183.
被引量:56
同被引文献
49
1
胡金亮,李建生,余学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背景与现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3):77-79.
被引量:24
2
陈士林,魏建和,孙成忠,刘召芹,赵润怀,王继永,周应群,肖小河.
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蒙古黄芪产地适宜性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6,8(3):47-53.
被引量:56
3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被引量:33081
4
林强,胡玉莲,韩崇伟,厉岩.
眼针治疗由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90例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12-13.
被引量:7
5
杨智杰,李忠仁.
眼针的应用及机理[J]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46-48.
被引量:17
6
秦微,王彩霞.
1979~2009年眼针文献统计分析[J]
.医学信息,2010,23(24):4706-4707.
被引量:2
7
苏晓宇.
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方法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6):90-93.
被引量:51
8
唐启盛,曲淼,包祖晓,王耘,孙文军.
抑郁症中医证候规律及诊疗标准制定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77-81.
被引量:56
9
秦微,王彩霞.
眼针疗法近5年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5):105-107.
被引量:10
10
王晓戎,袁孝兵,李平,郜峦.
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377-379.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3
1
宋璐,姚庆华.
180例早期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临床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9):627-628.
被引量:7
2
浦延鹏,王鹏琴,程景艳,章显宝,张静波,梁发俊,胡徽星,王保国,郑之俊,尹苗苗,王震.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眼针的优势病种及治疗方法[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4):11-16.
被引量:6
3
于芷涵,李丹,闫朝升.
聚类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2024,19(4):572-5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蔡剑辉,厉金雷,任约翰,龚雪迎.
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疗法配合FOLFOX方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7):1751-1754.
被引量:12
2
杨梦蝶,陈晓乐,谢小峥,周汶君,呼雪庆,季青,李琦,王文海,王鹏,孟志强,苏式兵.
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的证候分布及其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1):2461-2468.
被引量:8
3
缪娴.
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血清肿瘤指标及中医分型[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8):155-157.
被引量:2
4
陈叶青,李晓琳,陈子睿,唐东昕,吴勉华,程海波,范欣生,孙东东.
基于数据挖掘的结直肠癌中医证型与中药应用规律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3):412-416.
被引量:30
5
汪芸,张玲,曾艳,李理.
结直肠癌气滞血瘀证与湿热下注证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8):4784-4787.
被引量:4
6
王栋,孔宪斌,李清波,李雯,李玉,孟静岩.
从“阴阳不和”理论角度探讨肠癌的发病机制、病机演变及临床治疗[J]
.天津中医药,2023,40(3):301-306.
被引量:3
7
刘栩豪,袁雷,廖天南.
基于“脾肾同治”运用彭氏眼针疗法治疗脾肾亏虚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9):29-32.
8
王晓玲,韩红霞,张福鹏,董变变.
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甲基化检测用于中医证候分型的价值[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3,23(7):424-427.
9
李妍,陈守强.
眼针联合宁心通痹方治疗痹证经验[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11):2281-2283.
10
王道卿,邵妍,王兴阳,赵曦彤,王鹏琴.
眼针心区治疗中风后言语功能障碍理论探析[J]
.针灸临床杂志,2024,40(2):11-16.
1
于鹤丹.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1):85-87.
被引量:17
2
蒋桃,丁盈.
浅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6):75-75.
3
曹昧,马伯艳.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J]
.中医药信息,2008,25(3):76-78.
被引量:3
4
茹淑瑛,江锋,叶永安.
中医证素研究中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解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12-613.
被引量:3
5
刘白洁,杜雪翠,李运伦.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心悸阴虚火旺证判别模型建立[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380-383.
6
马利.
浅议中医药院校《数理统计》课的教学改革[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69-69.
被引量:1
7
李兵,王忠,张莹莹,申春悌,张雷,王永炎.
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常用方法与应用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30-33.
被引量:36
8
卢惠林,于景伟,吴童.
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求糖尿病的证治规律[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2(6):846-848.
被引量:3
9
刘红梅,李涛.
眩晕症的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3):205-206.
被引量:21
10
田松.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辨证论治研究中的作用探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5-6.
被引量:2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 第6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