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隐喻作为语言的一种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交际中,现今更蕴藏于网络流行语中。作为时下流行的语言,网络流行语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从语用角度分析近几年的字母、数字类、符号类等网络流行语中隐喻的应用,引申出网络隐喻在同样热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春凤
机构地区
吉林师范大学
出处
《才智》
2018年第3期91-91,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隐喻
语用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颈松,麒珂.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
.语文建设,2000(11):13-14.
被引量:52
共引文献
51
1
董洪杰,周敏莉.
网络语言再定义:一套三系统协作的视觉符号体系[J]
.新闻知识,2020(6):9-14.
2
刘守军,方环海.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母语学习的影响分析[J]
.文教资料,2007(30):46-48.
被引量:2
3
贺敏洁.
“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文教资料,2006(24):112-113.
被引量:2
4
游雨欣.
网络语言——虚拟符号传播[J]
.东南传播,2008(10):53-54.
被引量:2
5
陈鹤松,李晶.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传承,2009,0(4):142-143.
被引量:1
6
王辉,吴刚,杜韡,郑小英.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6):94-97.
被引量:13
7
林纲.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其特征[J]
.修辞学习,2002(1):26-27.
被引量:46
8
祁伟.
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
.语言与翻译,2002(3):18-22.
被引量:90
9
王泽龙.
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辩说[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2-75.
10
漆慧.
计算机语言与人类语言的互相渗透[J]
.电脑知识与技术(技术论坛),2005(8):66-6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斌.
概念整合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1,22(3):17-20.
被引量:131
2
苏晓军,张爱玲.
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
.外国语,2001,24(3):31-36.
被引量:155
3
马瑞香.
概念整合理论的科学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2008(2):40-43.
被引量:4
4
Peter Newmark,王美媚.
论英语隐喻的翻译[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995(4):44-50.
被引量:6
5
张斌,李莫南.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黄帝内经》隐喻翻译实例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159-161.
被引量:9
6
李忻洳.
从概念整合视角探析翻译过程[J]
.外语研究,2014,31(5):83-87.
被引量:24
7
孙晓磊.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特色隐喻英译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47-151.
被引量:11
8
孙毅,李玲.
隐喻翻译研究在中国(1995-2018)——一项基于文献统计的考察[J]
.外语与翻译,2019,26(2):7-18.
被引量:21
9
王佳,徐婷婷.
2020年网络流行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5):91-94.
被引量:3
10
颜源.
浅谈网络流行语汉字谐音词及其形成原因[J]
.青年文学家,2012,0(20):163-16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徐鑫,高英祺.
概念整合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翻译的认知分析[J]
.今古文创,2022(34):120-1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侯春艳.
概念整合视角下广告双关语的认知研究[J]
.海外英语,2023(16):77-79.
2
王天天,房国铮.
模因论视角下日本二次元流行语汉译研究[J]
.西部学刊,2023(22):52-55.
1
花德兰.
浸入主题型文本,发展语言应用能力[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8,0(3):68-69.
2
段雅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认知语言学下隐喻的指导[J]
.参花(下),2018,0(4):90-90.
3
姜蕾.
日朝初期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文化传播[J]
.国际汉语学报,2017,8(2):296-307.
被引量:2
4
万梅.
基于语料库汉英“月亮”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1):57-61.
5
张智杰.
「けれども」和「のに」的词义辨析[J]
.考试周刊,2018,0(51):114-114.
6
刘春阳.
从认知语用角度看语篇的隐性连贯——评《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8(4).
被引量:1
7
葛月月,尹明睿.
中国古诗意象英译的概念隐喻转换——以许渊冲、卓振英等英译古诗词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8(14):113-115.
被引量:2
8
白硕.
认知硬度与默认分层理论[J]
.计算机科学,1993,20(2):22-26.
被引量:1
才智
201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