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律诗以区别于古体诗的一种近体诗的形态出现在初唐诗坛当中。然杜甫律诗杰出的艺术成就,为以律诗为代表的近体诗占诗坛主导地位开拓了新的局面,结束了古体诗统治诗坛的格局同时也是唐诗成熟的标志。唐诗的成熟标志着律诗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同时意味着中国诗歌声的律美与形式美圆满地结合并形成了新的美学风范。
作者
张佳莹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才智》
2013年第11期249-249,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杜甫
律诗
艺术成就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韩晓光.
杜甫律诗语言中的错位现象[J]
.杜甫研究学刊,2011(1):56-60.
被引量:2
2
王辉斌.
论宋金元的连章体[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1-7.
被引量:5
3
葛景春.
唐诗成熟的标志——论杜甫律诗的成就[J]
.杜甫研究学刊,2006(1):1-15.
被引量:10
4
韩成武.
杜甫律诗章法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1-4.
被引量:5
5
韩晓光.
杜甫律诗词类活用及其表达功能[J]
.杜甫研究学刊,2000(3):62-6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杨匡汉.
弹性语言——诗学笔记之一[J]
.文学评论,1990(1):87-94.
被引量:6
2
彭定求.全唐诗(卷二九七)[M].北京:中华书局,1960:3362.
3
[9][10]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
[7]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
[2]吴文治.明诗话全编[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6
[6]孙琴安.唐七律诗精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
7
[9]金圣叹选批唐诗六百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8
罗根泽,于北山·校点前言[M] //文章辨体序说(吴纳).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9
彭定求.全唐诗(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0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集句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共引文献
15
1
孙亭玉.
杜甫诗歌“诗史”说溯源[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90-93.
被引量:7
2
王辉斌.
论元好问与金代的乐府诗[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1-6.
被引量:1
3
周云.
诗[J]
.才智(智慧版),2013(4):7-7.
4
许琰.
论《西昆酬唱集》在“唐音”向“宋调”转化中的作用[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3):99-104.
5
朱少山.
鉴赏古诗:以比较的方式——以杜甫的两首“登高”诗为例[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8):83-87.
6
朱少山.
杜甫两首“登高”诗比较阅读教学初探[J]
.语文知识,2014(12):21-26.
被引量:1
7
张莹.
杜诗韵律浅析[J]
.赤子,2015(6):45-45.
8
田萌萌.
岐王与盛唐诗坛[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3):35-41.
9
郑玲玲.
杜甫诗歌爱国主义思想研究[J]
.长江丛刊,2016(15):4-4.
10
贾君琪.
论元好问七言律诗的章法艺术[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5):35-40.
1
惠慧.
自然与魔幻共舞[J]
.当代学生(探秘),2012(6):56-57.
2
毕秀.
比较《老人与海》和《活着》中体现的生命意识[J]
.青年文学家,2013,0(35):16-16.
3
俞春玲.
象牙的雕刻——略论曹禺戏剧的细部艺术[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65-67.
4
卢其美.
正史书之不当 补文献之不及——论王梵志诗的史料价值[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16-18.
5
许智银.
沈佺期宋之问送别诗研究[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21(4):23-26.
被引量:1
6
李作祥.
文学批评中的美学风范问题[J]
.文艺争鸣,1986(6):62-65.
7
刘玉娥.
从嵩山武则天诗碑看初唐诗坛盛况[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3):34-38.
8
刘上林.
点和圆·星星和月亮[J]
.钢铁文化,1994(7):27-27.
9
谷海慧.
剧作家·导演·演员——论《雷雨》创作中曹禺的三重身份意识[J]
.戏剧文学,2014(3):33-38.
10
姜琦雪.
宋之问诗歌在初唐诗坛上的创新意义[J]
.山西青年,2016,0(1):107-108.
才智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