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建构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理论的生态情感进路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荒野在西方是与内在价值和国家公园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国家公园体系中所强调的荒野保护是以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环境伦理价值观为基础的。这一伦理基础受三大哲学流派的影响: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斯宾诺莎的自然观和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思维模式。中国哲学对情感的强调使之形成了一种注重关系的思维模式,而荒野因为在这一思维模式的框架之外并不具有道德地位。中国建立环境伦理理论不能从荒野具有内在价值这一西方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出发,而应以生态情感这一核心概念为基础。
作者 高山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哲学系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9,共8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作者简介 高山,苏州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江苏苏州21500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5

  • 1L.White,The Historical RootsEnvironmental Ethics:AttitudesCompany,1993,p28.of Our Ecologic Crisis,in Ian Barbour ed.Westem Man andTowards Nature and Technology,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 2肖魏钱箭星.环球同此凉热[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88.
  • 3[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65.
  • 4[德]埃里希·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上海三联书店.1988.25.
  •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113.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88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