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九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走向善治的必然要求,也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供机制创新的动力,构成了其融入社会治理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融入维度实现社会治理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坚持发挥道德支撑作用,体现制度设计的价值引领,才能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2,共4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基金
2015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5MLC007)和2015年度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基金课题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BNT02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
刘丽莉,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生,南通大学副研究员;;周建超,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扬州22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