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引言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汶川、玉树、芦山、岷县、漳县等大量地震应急救援实例表明,重大及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处置,实际上是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应对地震灾害的战斗。地震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通常表现出紧迫性、时限性和协同性,要求在地震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响应、由多个部门协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种特殊性使信息共享成为地震现场协同的基础,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协同网络,为全国各地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队伍提供快速互联互通的手段,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指令快速传递和资源合理调配。
出处
《城市与减灾》
2017年第6期58-62,共5页
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基金
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3030Y资助
作者简介
赖俊彦,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高级工程师,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队员,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UNDAC)队队员,2010-2011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多项城市地震对策研究专题,先后承担科技部多个课题的示范应用工作,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基于卫星定位的野外应急救援终端和救援信息服务平台研发”课题、国家863计划“废墟搜索与辅助救援机器人研制”课题、“高性能四足仿生机器人研发”课题、国家科技合作项目“中日地震减灾及其应对技术合作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