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关于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其论争 被引量: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与意识形态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互联网不是意识形态但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不仅表现在互联网自身的本质设计与应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等方面,而且表现在网络主体、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网络语言等方面。研究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助于克服"网络就是意识形态"与"网络不属于意识形态"的二元对立,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4,共5页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KS108)
作者简介 田海舰(1970-),男,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黄逸超(1989-),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38

  • 1陈振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评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0(6):67-73. 被引量:6
  • 2王苹.网络语言形成源流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127-133. 被引量:13
  • 3[希腊]普兰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 5[美] 禹贞恩.发展型国家[M].曹海军,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1.
  • 6[德]卡尔·曼海姆 黎鸣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7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 8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 9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 10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同被引文献132

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