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知觉和社会认知的研究表明,无意识刺激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精神建设。个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影响人类信仰的置换和实践。由于无意识的压抑本性,人类信仰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社会转型或者动荡容易引发信仰的颠覆,造成个体信仰的缺失,迷信和邪教易于乘"虚"而入。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正视无意识的"负性"作用,尽力消除潜在的民族、种族、性别内隐刻板印象,以及各种宗教和主义之间的认识"偏差"。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2-96,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5)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远志项目(SKYZ1608)
作者简介
马利军(1980-),男,山西大同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张积家(1955-),男,山东蓬莱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