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无意识:信仰置换和实践的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知觉和社会认知的研究表明,无意识刺激影响人类的行为和精神建设。个体无意识、社会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影响人类信仰的置换和实践。由于无意识的压抑本性,人类信仰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社会转型或者动荡容易引发信仰的颠覆,造成个体信仰的缺失,迷信和邪教易于乘"虚"而入。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同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正视无意识的"负性"作用,尽力消除潜在的民族、种族、性别内隐刻板印象,以及各种宗教和主义之间的认识"偏差"。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2-96,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55) 广州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远志项目(SKYZ1608)
作者简介 马利军(1980-),男,山西大同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张积家(1955-),男,山东蓬莱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吴文彬.近年来国内外内隐态度研究热点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21-23. 被引量:6
  • 2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01-602. 被引量:30
  • 3The Basic Writings of C. G. Jung, ed. Violet Staub de Laszlo, Modern Literary, 1959.
  • 4The Anatomy of Critic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
  • 5弗莱.批评之路-诺思洛普·弗莱研究丛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 6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7Richard Brodie. Virus of the Mind: The New Science of the Meme, Integral Press. 1996.
  • 8涂沅澄,陈学志.个体之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比较--以对同性恋所持态度为例[D].台湾:台湾辅仁大学,2002.
  • 9Greenwald A G. McGhee E. Schwartz J L K.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 (5):181-198.
  • 10Fazio R H, Towles--Schwen T. The mode model of attitude behav ior processes[M].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1999 : 97-116.

共引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