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静态小试研究了超声预处理对高藻期太湖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性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藻源物质(蛋白质、微囊藻毒素及致臭物质等)的含量变化,初步分析了超声预处理的作用原理及应用条件限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会影响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及性质,且影响程度与超声作用时间密切相关。超声作用时间为30s时,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作用时间为30~90s时,DOC、DON含量分别由5.67 mg/L、1.115mg/L升高至9.25mg/L、3.243mg/L;继续增加超声作用时间对DOC、DON含量影响较小;超声作用过程中,在有机物含量增加的同时,其亲水性有机物及大分子有机物的比例显著增加。原因在于超声处理过程中藻类细胞的破裂而导致胞内有机物的释放。此外,当超声时间超过30s时,蛋白质、微囊藻毒素及致臭物质的含量均会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合不同超声预处理条件对混凝强化及藻类再生长活性的影响,短时超声作用条件(15~30s)即可以在实现强化混凝、抑制藻类再生长效果的同时,确保藻类细胞的完整性避免胞内有机物释放。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2,共6页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174)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刘成 E-mail:liucheng8791@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