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模型认知的串联电解池探究实验——以2016年高考北京卷12题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16年高考北京卷12题是在课本习题基础上的改编、创新。其问题情境新颖,化学原理隐蔽而陌生。文中重现了考题实验并进行了拓展研究,提出了以化学原理为桥梁,从生活原型到模型建构的认识思路,进而促进化学学科素养的形成。
作者
索金龙
机构地区
北京汇文中学
出处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年第2期34-38,共5页
Education & Equipment Research
关键词
生活原型
模型建构
学科素养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作者简介
索金龙,北京汇文中学,高级教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周庆华,王仲如.
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讨[J]
.化学教育,2016,37(1):38-39.
被引量:11
2
江岚,夏利君,段昌平.
串联电解池的创新实验[J]
.化学教育,2016,37(7):59-6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下册).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彭前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13.
3
苏永乔.
丹聂耳电池中正负离子的行为分析——澄清长期存在的某些谬误[J]
.物理通报,2012,41(4):96-99.
被引量:1
4
杨超.
高考电化学两新宠——“反转”电池和多池串联考点分析及对策[J]
.新高考(理化生),2013(3):31-33.
被引量:1
5
李友银,范广伟,石璞.
基于数字化实验的原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研究[J]
.化学教育,2013,34(10):72-74.
被引量:6
6
张展.
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2014,35(7):60-61.
被引量:3
7
宋志贵.
对铁棒腐蚀问题的探究[J]
.化学教育,2014,35(7):62-63.
被引量:1
8
高杰,刘银.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探究教学设计[J]
.化学教育,2015,36(9):26-29.
被引量:9
9
江军.
基于原理解读的铁吸氧腐蚀实验再设计[J]
.化学教育,2015,36(15):56-5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1
1
吴文中.
品味化学电源发展史 螺旋式认识原电池原理[J]
.化学教学,2016,0(12):85-89.
被引量:3
2
吴晗清,张娟,赵冬青.
铜锌原电池作为原电池基本模型的局限及其突破[J]
.化学教学,2017,0(1):16-20.
被引量:16
3
何森彪,吴文中.
基于化学史实组织教学 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以学生深度学习原电池原理为例[J]
.化学教与学,2017(4):36-39.
被引量:4
4
王福成.
电解池中不可忽略的问题——金属电极的极化[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19):65-67.
5
陈益,孙夕礼.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学科教学认识的构建——以“原电池”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27-32.
被引量:6
6
黄秀铿,丁伟,王祖浩.
铜与硝酸银置换反应的条件及机理探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9):74-76.
被引量:4
7
徐军.
促进高中化学模型认知能力进阶发展的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21):8-12.
8
王换荣,陈进前.
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跨学科主题课程的实施[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7):51-54.
被引量:2
9
沈天宇,任红艳.
基于驳斥型文本学习的概念转变案例研究[J]
.化学教学,2022(3):8-14.
10
温金菊,钱扬义,张佳钰,谭宇凌.
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自热包的电化学腐蚀发热原理[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9):112-119.
被引量:7
1
谢婧.
谈初中生化学实验兴趣的培养[J]
.大东方,2016,0(4):200-200.
2
林长山,张孝松,游华.
5-Br-PADAP连续分光光度法测定铬和钼[J]
.分析试验室,1992,11(5):18-20.
被引量:4
3
胡嘉谋.
从高考化学计算谈学科素养的培养[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8):65-67.
被引量:1
4
姜言霞,王磊,支瑶,张景富,蒋立鹤.
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发展的教学研究[J]
.化学教育,2013,34(3):20-26.
被引量:15
5
耿春英.
分析化学中的干扰与消除[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8(2):104-106.
6
鹿笃仁,王道林.
对高师《有机化学》课教材改编的建议[J]
.大学化学,1997,12(3):14-15.
被引量:1
7
江岚,夏利君,段昌平.
串联电解池的创新实验[J]
.化学教育,2016,37(7):59-61.
被引量:2
8
刘亚俊,何彩霞.
基于模型建构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以高中化学选修4“电解池”教学为例[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5,31(9):13-18.
被引量:5
9
贺杰.
化学反应中的“参加”与“生成”[J]
.中学理科(初中),2006(8):29-29.
10
钟希泉.
一道课本习题的推广[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00(3):15-18.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