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文艺的时代特性及其矛盾体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文艺是传统文艺发展的新范畴,是现代文艺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它是既实又虚的存在,既是物质又是意识的存在。网络文艺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技发展对当今文艺传播的必然要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即存在方式的网络化、实践方式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同时也呈现了新的主客体矛盾。
作者
付凯利
王强强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6年第12期54-56,共3页
Literary Circles of Cpc History
关键词
网络文艺
时代特性
矛盾
分类号
B02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作者简介
付凯利(1990-),女,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田心铭.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4-11.
被引量:9
2
董学文,凌玉建.
汉语语境中意识形态概念泛化源头略说-以李大钊1919年后一些文本为考察对象[J]
.湖南社会科学,2008(4):126-130.
被引量:7
3
王一川.
“理论之后”的中国文艺理论[J]
.学术月刊,2011,43(11):121-128.
被引量:21
4
张文哲.
网络娱乐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忧和瞻望[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6):72-75.
被引量:7
5
刘胜枝.
当前我国的网络文艺生态及其建设路径分析[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3):115-117.
被引量:5
6
孙书文.
论网络文艺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J]
.山东社会科学,2015(2):100-10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石川祯浩.
我怎样写作——《中国共产党成立史》[J]
.百年潮,2001(7):69-73.
被引量:9
2
董学文.
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79-86.
被引量:65
3
龙柏林.
个人交往主体性的三维呈现[J]
.天津社会科学,2005(5):38-42.
被引量:4
4
李心峰.
“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4):83-91.
被引量:8
5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5-926,927,497-498,494.
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
欧阳有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
48
1
张进.
论文学物性批评的关联向度[J]
.文艺理论研究,2015(3):131-138.
被引量:5
2
董学文.
一个长期被误用的文学理论概念——论文学本质不应直接界定为“社会意识形态”[J]
.社会科学战线,2010(3):212-222.
被引量:6
3
席大民.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思想何以被误读和低估[J]
.天津社会科学,2012(4):10-17.
被引量:5
4
胡言会,王小娟.
知识与伦理视域下李大钊的早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63-67.
被引量:1
5
王琪.
传播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基于自媒体的对策性分析[J]
.新闻知识,2013(3):105-106.
被引量:13
6
王凤飞.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1):96-100.
被引量:3
7
刘霞.
意识形态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生成与流变——兼与董学文先生商榷[J]
.理论导刊,2013(8):38-42.
被引量:3
8
张绍时.
大数据时代的文艺发展趋向论[J]
.创作与评论,2013(22):25-28.
被引量:1
9
于莉莉,车晓彦.
媒体过度娱乐化的社会效果探讨[J]
.新闻战线,2015,0(5):225-226.
被引量:1
10
杨焱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唯物史观及其现实意义[J]
.学理论,2014(31):84-86.
1
崔志胜.
爱国主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意蕴[J]
.学术论坛,2007,30(9):53-56.
被引量:9
2
付立红.
浅析当代的时代精神[J]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6):15-16.
3
李晔.
主客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规律[J]
.阴山学刊,2000,13(4):52-55.
4
费凌婕.
论情感在认识中的作用[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5):25-27.
被引量:3
5
范立舟.
理学发生原由及创始人问题的再考察[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5):93-103.
6
芮卫东.
新阶段解放思想的实践指向[J]
.江南论坛,2008(8):29-30.
7
陈俐.
浅谈荀子的修身篇[J]
.北方文学(下),2012(12):152-153.
被引量:1
8
李峰.
略论阮籍嵇康玄学思想之异同[J]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1):54-58.
9
周立升.
论明清实学的近代走向——以黄宗羲实学思想为例[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5):102-105.
10
杨经铭.
论美的道德建设[J]
.河南社会科学,1998,6(4):82-85.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
201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