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新闻框架及其运用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阐述冲突框架与游戏框架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应用,提出转变报道思路、走向建设性报道框架的策略,以期为新闻事件报道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
徐敏
机构地区
澳门大学
出处
《中国报业》
2016年第22期59-60,共2页
China Newspaper Industry
关键词
社会冲突事件报道
新闻框架
实际运用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袁光锋.
合法化框架内的多元主义:征地拆迁报道中的“冲突”呈现[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9(4):53-63.
被引量:17
2
白红义.
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45-50.
被引量:13
3
吴果中,周瑾靓.
“患者失语”与“报道失衡”: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框架的实证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3):140-144.
被引量:9
4
张昆,陈雅莉.
地缘政治冲突报道对中国形象建构的差异性分析——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报道“钓鱼岛”事件为例[J]
.当代传播,2014(4):38-41.
被引量:14
5
柳旭东,窦俊娥.
中国国家电视媒体食品安全议题报道的框架研究——基于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十年报道的实证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55-60.
被引量:13
6
严怡宁.
媒介事件化的中国民族问题——对《纽约时报》2000年以来中国民族问题报道的研究[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30(5):51-6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90
1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J]
.中国社会科学,1994(2):47-62.
被引量:871
2
李怀.
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一个社会学解析[J]
.西北民族研究,2005(3):50-58.
被引量:54
3
孙立平.
和谐社会:用制度规范利益表达[J]
.理论参考,2006(2):43-44.
被引量:8
4
于建嵘.
转型中国的社会冲突——对当代工农维权抗争活动的观察[J]
.理论参考,2006(5):58-60.
被引量:26
5
李艳红.
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J]
.开放时代,2006(6):5-21.
被引量:54
6
周飞舟.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J]
.社会学研究,2007(1):49-82.
被引量:349
7
汤京平 翁伟达.《解构邻避运动--国道建设的抗争与地方政治动员》[J].公共行政学报,2005,.
8
《霸权文化缺失下的中国新闻和社会运动》[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8,(6).
9
[美]赫伯特·甘斯:《什么在决定新闻》,石琳、李红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10
E. W. Rothenbuhler, Ritual Communication: From Everyday Conversation to Mediated Ceremony,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98, p.79.
共引文献
68
1
王晓红.
冲破迷思:大众传播在刑事冤假错案报道中的积极意义[J]
.新闻传播,2020(12):95-97.
2
王璇.
符号学视角下的医患冲突新闻报道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2):42-43.
3
何志武,朱秀凌.
“恶政府”?“弱拆迁户”?——拆迁冲突议题的媒介建构[J]
.新闻大学,2014(1):76-83.
被引量:10
4
林子博,谢金文.
《朝日新闻》上的中国形象研究——基于该报2014-2016年涉华社论的内容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12):145-152.
被引量:3
5
胡开宝,田绪军.
中国外交话语英译中的中国外交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中国外语,2018,15(6):79-88.
被引量:71
6
曾繁旭,王宇琦.
风险社会语境与媒体“再专业化”[J]
.青年记者,2015(1):21-22.
被引量:1
7
郑雯,黄荣贵,桂勇.
中国抗争行动的“文化框架”——基于拆迁抗争案例的类型学分析(2003-2012)[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2):5-26.
被引量:16
8
郭勇.
《人民日报》新闻框架研究综述与分析[J]
.青年记者,2015(6):32-33.
9
刘芳雄.
论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邻避冲突问题的法学研究[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1):69-72.
10
白红义.
作为新闻聚像的厦门PX事件:基于三家主流都市报社论的考察(2007-2014)[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3):116-1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唐佳梅,单波.
脱轨的新闻框架与动态的文化霸权——“9·11事件”十周年报道的跨文化分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7):30-36.
被引量:9
2
白霜,赵巍.
新闻框架中偏见的构建与消解——南都网iTAG“女司机”新闻框架分析[J]
.青年记者,2014,0(24):31-31.
被引量:1
3
郝静.
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代际互动关系研究——基于2015年五省市调查数据[J]
.山东社会科学,2017(3):76-80.
被引量:4
4
张玉川,陈玉.
“一带一路”背景下主流媒体对“中东欧”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2008年至2018年报道为研究对象[J]
.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2):21-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唐青青,张欣.
2010-2019年亲子代际冲突报道研究——以新闻框架三层次理论为视角[J]
.传媒论坛,2021,4(1):169-170.
1
周素珍,余建清.
社会冲突事件报道中的新闻框架及其运用[J]
.东南传播,2009(10):13-15.
被引量:5
2
刘振.
浅议负面新闻信息的建设性报道[J]
.今传媒,2010,18(9):67-67.
被引量:5
3
苏翌暄,陈先红.
中美主流媒体对“8.12天津港爆炸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804-810.
被引量:2
4
潘伟.
深度VS速度[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2):21-21.
5
唐东军,汪宜芳.
鹰眼般搜寻新闻的“关联度”——地市报域外事件报道的制胜法宝[J]
.中国地市报人,2005(7):48-49.
6
赵金,展江,邱震海,邓志新,徐锋.
媒体的“评论时代”[J]
.青年记者,2008(11):40-44.
被引量:4
7
刘月月.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的控制——由“陈永洲、郗永丰”事件引发的思考[J]
.中国报业,2014(2):70-71.
8
张晓燕.
新颖的报道角度源于创新思维[J]
.当代传播,2005(6):107-107.
9
武振宇.
新闻编辑再创作探讨[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5X):198-198.
被引量:2
10
左人吉,田祥儒.
新媒体对自然灾害新闻事件报道——以四川省雅安地震的报道为例[J]
.今传媒,2014,22(3):35-36.
被引量:2
中国报业
2016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