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艺科融合,知而行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的学术探索之路
被引量:
8
Intergrating Art and Science, Bridg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The Research Journey of Prof. Lu Xiaobo, Dean of Academy of Art &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鲁晓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鲁晓波教授是信息艺术设计领域及中国设计高等教育的著名专家学者,兼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国际"红点"设计奖评委等诸多学术要职。本文着重介绍了鲁晓波教授的学术研究历程、学术主张与教育理念,他对国内信息设计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及代表性研究项目。
作者
王小茉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63,共6页
关键词
信息设计
艺术与科学
学科交叉
设计教育
分类号
J503 [艺术—艺术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3
1
鲁晓波.
信息社会设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信息设计[J]
.装饰,2001(6):3-7.
被引量:51
2
鲁晓波.
回顾与展望:信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J]
.装饰,2010(1):30-33.
被引量:15
3
崔艳、骆阳"设计,要站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思考问题--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美术报),2016.79.第2版.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美)阿尔文·托夫勒(AlvinToffler)著,黄明坚.第三次浪潮[M]中信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64
1
周艳.
数字化时代的数字化设计[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5,8(4):16-17.
被引量:3
2
马小龙.
当代艺术背景下的信息艺术——信息艺术的美学特征[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9):29-30.
3
吕村.
媒介设计的前景展望及其文化内涵[J]
.电影文学,2008(17):117-118.
4
陈雨,王亦梁.
3C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发展趋势[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6):101-101.
5
蔡赟.
新时期的设计之路——浅谈信息艺术设计[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5):132-133.
被引量:1
6
孙东阳,徐战彬.
基于Internet虚拟产品开发设计系统流程[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5,22(2):57-59.
7
吕村.
信息设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新发展[J]
.中州大学学报,2006,23(2):97-99.
被引量:1
8
霍发仁,谢质彬.
信息产品人机界面设计方法探索[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9(1):107-109.
被引量:3
9
崔勇.
对传媒设计的瞻望与反观[J]
.艺术教育,2006(8):113-113.
被引量:1
10
蔡新元.
信息环境下设计的文化形态[J]
.装饰,2005(7):52-53.
同被引文献
45
1
刘天明.
无人的艺术——关于艺术与科学的思考[J]
.美术大观,2019(12):88-90.
被引量:3
2
鲁晓波.
飞越之线——信息艺术设计的定位与社会功用[J]
.文艺研究,2005(10):122-126.
被引量:23
3
俞鹰.
艺术设计教育在创意产业中的角色——以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为例[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5):63-66.
被引量:9
4
鲁晓波.
回顾与展望:信息艺术设计专业发展[J]
.装饰,2010(1):30-33.
被引量:15
5
王永利.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江苏高教,2011(2):137-138.
被引量:32
6
汪瑞霞.
艺术素养教育与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6):118-122.
被引量:6
7
付志勇.
从学科交叉到开放性创新人才培养——写在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建系十年之际[J]
.装饰,2014(12):12-15.
被引量:22
8
秦佳.
艺科融合,协同创新——意工厂产学研平台案例研究[J]
.装饰,2014(12):102-104.
被引量:2
9
王平.
“信息文科”的学科交叉特性与发展趋向——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艺术设计”为例[J]
.文艺研究,2015(11):161-168.
被引量:1
10
舒悦.
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探究[J]
.包装工程,2016,37(12):93-96.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8
1
周琳.
应用型本科人才艺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
.艺术评论,2017(11):142-145.
2
鲁晓波.
新时代下的美育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J]
.装饰,2019,0(9):12-17.
被引量:13
3
张楠.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艺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湖南包装,2021,36(5):164-166.
被引量:30
4
邵韵如.
交互性信息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J]
.艺术科技,2021,34(14):127-129.
5
张婷,黄帆,蒋权.
“艺科融合”背景下人工智能融入艺术设计的混合式教学[J]
.设计,2024,37(2):131-133.
被引量:18
6
朱曦,薛刚.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管理生态链99的探索与实践[J]
.上海视觉,2024(1):115-120.
7
田园.
艺术与科学融合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4(3):123-125.
被引量:1
8
黎颖.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双创”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艺术科技,2025,38(3):226-228.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张晓明.
探析人工智能下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
.市场瞭望,2024(8):70-72.
被引量:1
2
刘飞.
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立交桥”式交融互动美育模式实施路径探析[J]
.科教导刊,2022(5):42-44.
被引量:3
3
王衍婷,王雪凝.
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0):127-129.
4
田金良.
谈数字传播时代设计观的变革与创新[J]
.传媒论坛,2022,5(2):104-107.
5
郭亮.
美术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J]
.高教学刊,2020(30):141-143.
6
王海涛.
设计基础教育课程美感培育路径研究[J]
.设计艺术研究,2020(6):24-28.
7
徐延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设计艺术人才核心素质分析[J]
.中国艺术,2021(1):70-75.
被引量:2
8
郭延龙.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学科建设问题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3):105-108.
被引量:7
9
郭萌,顾文博.
新时代的品牌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2):161-163.
10
王策,李珍,孙艳丽,阿拉木斯,唐景词.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西部皮革,2022,44(4):35-37.
被引量:1
1
本刊记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专访[J]
.工业设计,2017(1):34-35.
2
詹茂盛,丁乃秀,鲁云华.
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磁致伸缩性能的研究进展[J]
.材料工程,2005,33(7):59-63.
被引量:8
3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成立[J]
.包装与设计,2004(1):108-108.
4
杜鹤民.
信息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13,34(18):84-87.
被引量:3
5
王学刚,鬼鬼.
科技创造艺术[J]
.数码精品世界,2003(12):30-33.
6
孔祥依,乔妙杰,张存瑞,王喆.
碳纤维表面化学镀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2010,24(2):356-359.
被引量:4
7
第五届“设计之星”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开赛[J]
.工业设计,2011(7):79-79.
8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成立[J]
.装饰,2003(12):11-11.
9
沈媛媛.
地方摄影新观念的建构与表现[J]
.创意与设计,2013(4):25-30.
被引量:1
10
蔡赟.
试论资源聚合平台在信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
.科技信息,2009(18):200-200.
被引量:2
装饰
201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