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大豆大垄密栽培增产优势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种植大豆,采用大垄密种植技术,是目前创高产的一种较好栽培技术,应大面积推广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作者
史明星
机构地区
海军后勤部农副业基地
出处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9期6-6,共1页
Modernizing Agriculture
关键词
增产优势
栽培技术
积温带
种植技术
稀植
肥料利用率
单位面积株数
单株粒数
种植密度
公顷产量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1
1
赵桂范,连成才,史占忠,毕远林,郑天琪,王成,张洪全.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J]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被引量:6
2
胡喜平.
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5,24(1):48-51.
被引量:14
3
林浩,刘丽君,吴俊江,钟鹏,林蔚刚,董德建,马岩松,刘鑫磊,程莉莉,魏崃,刘德生.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同化物积累和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9,28(3):456-460.
被引量:16
4
刘玉平,李瑞平,李志刚.
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大豆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0,29(5):796-799.
被引量:16
5
李耀武.
大豆大垄高台密植增产机理初探[J]
.现代化农业,2011(5):51-52.
被引量:5
6
刘岩,周勋波,陈雨海,齐林,崔兆韵,杨荣光,徐德力.
底墒和种植方式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1,31(12):3478-3487.
被引量:9
7
石绍河,肖佳雷,刘宝海,符强,薛英会,刘立超,王贵江,李炜.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1,30(5):781-785.
被引量:8
8
肖佳雷,王贵江,来永才,李炜,毕影东,李琬,石邵河.
大豆大垄平台增密保墒增产机理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12(7):39-41.
被引量:2
9
张国军,梁贵林,陈德恩,韩天富.
三江平原主要大豆栽培技术模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农学学报,2012,2(8):1-7.
被引量:5
10
闫孝贡,盖嘉慧,刘剑钊,郭金瑞,蔡红光,张洪喜,闫晓艳,任军.
吉林省中部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J]
.大豆科学,2012,31(6):947-95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兰佳伟,王福林,宋莹莹.
种植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4):564-57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晓红,张汉山,屈哲,余永昌.
内充种式大豆排种器仿真和试验研究[J]
.大豆科学,2021,40(4):546-552.
被引量:9
2
邰恩博,凡久彬,佟威,张更元.
调亏灌溉对黑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1,4(5):16-20.
3
李馨宇,米刚,周鑫,刘显元,王舒,王立言,姜宇.
重茬大豆高效施肥模式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3):158-160.
4
牛媛媛,徐铭辰,屈哲,安雪,李赫,余永昌.
基于EDEM的自扰动内勺式大豆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J]
.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1):202-207.
被引量:5
5
姜生秀,赵鹏,朱淑娟.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莎豆幼苗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23,13(7):32-37.
6
常世豪,耿臻,杨青春,舒文涛,李金花,李琼,张保亮,张东辉.
基于BLUP值的夏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作物杂志,2023(5):10-15.
被引量:3
1
林洁,牛爽,王绍强,李殿斌.
不同行距对大垄密栽培大豆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2(9):9-10.
2
李国忠,马瑞良,徐继东.
大豆大垄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种子世界,2003(4):34-34.
3
于连奎.
简述大豆“大垄密”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2016,0(14):74-74.
4
张铎.
大豆不同施肥量级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13(1):26-27.
5
曹永星,孙少朋.
大垄密栽培技术在红小豆上的应用[J]
.现代化农业,2012(1):37-37.
被引量:1
6
李喜全.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2(2):39-39.
7
于杰.
大豆机械化“大垄密”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10):28-28.
8
李长军,郑淑琴.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8,24(5):17-17.
被引量:1
9
孙衍林,梁桂林,杨荣萍.
2BLJ系列精密零速播种器[J]
.现代化农业,2006(4):35-35.
被引量:2
10
金鑫.
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35(6):134-134.
现代化农业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