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济宁城在明代以前大多是一个传统的县级治所,但其获得经济上的重要性却是在明清时期。与基于本区域内自下而上商品化生产增长和市场扩张、上升的江南不同,包括济宁在内的北方运河地区的经济商品化及人口变动主要源自交通条件的提高所带来的跨区域贸易。这种受到国家政策左右的"植入型"城市化道路对其城市形态、性质及其所在区域的市场体系、经济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规范作用。济宁的例证表明,北方运河城市具有与江南城市相似的经济、人口和社会构成上的城市性,并在区域生产和交换上发挥着中心作用;但与江南不同,对以运河为载体的跨区域运输、贸易的过度依赖,导致了城市经济、区域市场体系的不完整性和脆弱性,这从根本上说是由明清王朝的政治体制和战略部署所决定的。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74,共30页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Studies
基金
浙江大学七七学长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孙竞昊,1964年生,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