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视阈位移、“年龄”焦虑与“后喻电影”的理论半径 被引量:10

Visual Field Displacement, Age Anxiety and Prefi gurative Film Theo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新可能、新问题、新现象不断涌现。这其中,以更年轻一代的创作群体崛起和主流电影观众平均年龄的持续下降为中国电影发展带来的可能变化尤为值得关注。作为中国电影"新力量"的青年群体,及其所携带的某种文化特质与美学趣味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丰富着中国电影的风格样式。本文讨论在"互联网+电影"语境下,传统意义上"抵抗性"和"风格化"的青年亚文化如何以一种协商的方式进入并部分地影响了当下中国电影的产业与文化生态,进而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多元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以"后喻电影"观念对这一美学和文化现象进行提炼与把握。
作者 齐伟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18,共5页 Contemporary Cinema
基金 上海哲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语境下华语电影产业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15EWY003)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 上海大学电影学高峰学科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齐伟,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讲师,20007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当代电影》2015年第11期“本期焦点”.
  • 2尹鸿,朱辉龙,王旭东.《"网生代"电影与互联网》,《当代电影》2014年第11期.
  • 3[美]詹姆斯·哈金.《小众行为学:为什么主流的不再受市场喜爱》,张家卫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版,第241页.
  • 4[英]苏茜·奥布莱思,尹莫瑞·西泽曼.《大众文化中的亚文化和反文化》,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 5陶东凤,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前言"第6页.
  • 6[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项有关代际问题的研究》,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 7HenI'y Jenkins,Textual Poachersz Television Fans and Participatory Culture, New York : Routldeclge, 1992, p27.
  • 8[美]亨利·詹金斯.《“干点正事吧!”——粉丝,盗猎者游牧民》,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1-'43页.
  • 9尹鸿,梁君健.“网生代元年”的多元电影文化——2014年中国电影创作备忘[J].当代电影,2015(3):4-12. 被引量:50
  • 10刘帆.“网生代”观众电影消费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地区城市青年社群的调研[J].电影艺术,2015(5):74-7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58

  • 1刘帆.流媒体观影模式初探[J].电影艺术,2006(2):33-36. 被引量:8
  •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北京:学林出版社.1999:30.
  • 3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4[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何力,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20.
  • 5htti://www.Sarft.gov.cn/articles/2015/05/06/20150507110439160474.html.
  • 6钱理群:向学术告别,向青年告别,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http://www.thepaper.cn.
  • 7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何道宽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91页.
  • 8刘珊.在线购票改变影视行业生态,购票网站开始参与票房分账.羊城晚报,2015—5—15.
  • 9马云.世界是懒人创造的.财智领袖.2008,(11).
  • 10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4315.shtm?&from=andmidqq,行巅《“懒人经济下”,O2O的发展趋势与设想》.

同被引文献109

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