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农822小麦特征特性与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西农822小麦的特征特性,并从种子处理、配方施肥、规范播种、绿色防控、防灾减灾等方面介绍了绿色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小麦品牌化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
王利娜
机构地区
安徽省利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45-45,47,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西农822
特征特性
绿色
高效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作者简介
王利娜(1970-),女,安徽利辛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种植业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赵广才.
北方冬麦区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8(5):91-92.
被引量:96
2
李洪梅,白洪立,孟淑华,王西芝,王立功.
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7(3):99-102.
被引量:33
3
周秋峰,黄长志,王保林,赵建国.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137-141.
被引量:13
4
潘永翠.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2):67-67.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季书勤,郭瑞,赵淑章,王汉芳,张德奇.
肥水运筹对不同筋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2):130-134.
被引量:33
2
谭金芳等.氮磷钾配施与超高产冬小麦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研究论文集,1995:206~210
3
李春喜,茹德平,姬生栋.
根外喷施微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7(Z1):99-103.
被引量:5
4
杨永光,张维城,吴玉娥,宋飞琼,李慧芸.
播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7(Z1):113-116.
被引量:24
5
李建民,于运华.
冬小麦分阶段化学调控技术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37-41.
被引量:25
6
赵广才,李春喜,张保明,王崇义.
不同施氮比例和时期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0,15(3):99-102.
被引量:49
7
毛凤梧,赵会杰,徐立新,郭宏祥,杨新志.
水肥运筹对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1):13-15.
被引量:39
8
王法宏,任德昌,王旭清,曹宏鑫,余松烈,于振文.
施肥对小麦根系活性、延缓旗叶衰老及产量的效应[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51-54.
被引量:54
9
蔡学文.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4,34(8):122-122.
被引量:16
10
张连胜.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2015(8):61-61.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69
1
路辉丽,尹成华,郝令军,张红云,胡纪鹏,伦利芳,褚洪强.
2011年我国黄淮麦区强筋小麦品质状况研究[J]
.粮食加工,2012,37(3):5-9.
被引量:2
2
王志兴,付立东,隋鑫,任海.
水稻上茬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4-5.
被引量:1
3
韩文满.
小麦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75-175.
被引量:1
4
隋娜,李萌,韩伟,赵世杰,田纪春.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6):1039-1042.
被引量:13
5
韩士钦,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李旭,李宝军.
滨海盐碱稻区冬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10,30(2):1-2.
被引量:2
6
高海涛,王育红,孟战赢,吴少辉,张园.
超高产小麦产量及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080-1084.
被引量:32
7
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程敦公,王西芝,杜长林,赵振东,刘建军.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5):243-248.
被引量:127
8
齐永青,孙宏勇,沈彦俊.
太行山山前平原近50年气候变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系统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19(5):1048-1053.
被引量:16
9
刘和平,程墩公,郭钢,李豪圣.
不同栽培措施对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1,43(10):42-45.
被引量:9
10
吴金富,陈玉花,臧宝倩,邹丽.
徐麦30的生育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74-7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赵广才.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研究(一)[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886-895.
被引量:171
2
何中虎,阎俊,张勇.
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作物杂志,2013(5):154-155.
被引量:7
3
何中虎,阎俊,张勇.
高产矮秆抗倒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J]
.中国种业,2014(6):76-77.
被引量:5
4
张中旺.
中国北方饮食文化及分区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83-85.
被引量:6
5
吴媛媛,李芳芹,何流.
小麦新品种西农822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5):47-48.
被引量:1
6
康聪丽,李晓红.
中麦895在大荔的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5(15):16-17.
被引量:1
7
胡学旭,孙丽娟,周桂英,吴丽娜,陆伟,李为喜,王爽,杨秀兰,宋敬可,王步军.
2006—2015年中国小麦质量年度变化[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063-3072.
被引量:62
8
马晓妹.
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8(3):15-16.
被引量:1
9
宋要.
沿淮地区西农822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2):18-18.
被引量:6
10
李璐,朱素梅,崔建民,李蔚霞,马学军.
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中麦895推广应用[J]
.种业导刊,2018(9):15-1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宁江权,张少杰,王龙,徐建伟,董永利.
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伟隆188选育与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24,42(7):16-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乐,曾宝安,李红霞,张双喜,陈嘉,樊明.
国审春小麦宁春59号选育与栽培技术[J]
.种子科技,2024,42(20):27-29.
被引量:2
2
黎哲,宁江权,徐建伟,董永利,王轩.
小麦品种伟隆323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25(5):161-163.
1
艾国华.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措施[J]
.现代园艺,2016,39(21):134-135.
2
李翼南.
“三夏”麦收:绿色高效机收成亮点[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16,0(6):35-35.
3
刘恒斌,吴华兵,黄少华.
“稻鸭渠共作”绿色高效种养模式研究[J]
.农技服务,2016,33(15).
被引量:1
4
廖东海,王兆义,向左义,田景顺.
山区“牛奶西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13,33(4):43-45.
被引量:1
5
陈琳.
“旌优127”绿色高效示范现场通过测产验收[J]
.植物医生,2016,29(10):19-19.
6
常铁牛,李永山,陶民刚,黄芸虹,张建诚.
运城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成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40-40.
被引量:7
7
孙俊珍.
强化推广集成技术 挖掘小麦增产潜力[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16(1):00103-00103.
8
束孝海,夏松年.
皖南地区双晚杂交稻高产、优质集成栽培技术[J]
.种业导报(麦类文摘),2006(9).
被引量:5
9
赵严林.
油菜新品种云油杂15号密度试验初报[J]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2):77-78.
被引量:1
10
戴钦.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6):95-95.
被引量:1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