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构成与运作 被引量: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改革并非通过民事诉讼法的修正而实现,其实则是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最高院司法解释等逐步推进。此项改革始于新《民事诉讼法》实施之后,在确定可登记立案的案件范围时,仍以满足《民事诉讼法》119条、124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为前提。但我国《民事诉讼法》未区分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而是将诉讼要件作为起诉条件的一部分,导致立案标准过高,引发"立案难"问题。既然立案登记制改革目的在于解决"立案难"问题,就必须在登记立案程序上贯彻严格的形式审查制,对诉讼要件不再进行实质审查。此外,民事立案登记制改革还必须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繁简分流机制等配套机制的健全同步推进,以保障立案登记制度的顺利运行。
作者 李辉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6年第3期50-57,共8页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The Rule of Law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熊秋红:《保障当事人诉权,破解“立案难”》,《人民法院报》2015年4月18日.
  • 2蒋勇:《“立案登记制”将助推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法院报》2015年4月20日.
  • 3宋朝武:《立案登记制是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人民法院报》2015年5月6日.
  • 4罗书臻:《全国法院立案登记制改革初见成效》,《人民法院报》2015年6月5日.
  • 5李想、钟馨:《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最高法:立案难问题已彻底根除》,《法制日报》2015年6月10日.
  • 6王福华.督促程序的现状与未来[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4,22(2):20-31. 被引量:20
  • 7John B. Oakley & Vikram D. Amar , Civil Procedure In USA , P. 129, Kluwer Law Online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Daedia of Laws (IEL) for Civil Procedure.
  • 8[德]罗森贝克,施瓦布·戈特瓦尔德.《德国民事诉讼法(下)》,李大雪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7页.
  • 9[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德国民事诉讼法基础教程》,周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4页、第315页.
  • 10[日]新堂幸司.《新民事诉讼法》.林剑锋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页.

二级参考文献18

同被引文献27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