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牛鼻子 被引量: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到底是"需求创造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这个问题,已经在经济学界争论了数十年了。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逻辑,代表着不同的政策取向。人类的需求当然是经济增长动力(内在动力),但这个动力要转化为经济增长还需要供给这个发动机(实现手段)。实现经济发展,最根本在于改进供给手段。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
作者 赵志耘
出处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25,共2页
作者简介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7

  • 1王一鸣,陈昌盛,李承健.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2016-03-29(6).
  • 2贾康.供给侧改革与科技创新[N].华夏时报,2016年1月30日.
  • 3姜超.供给侧改革的国际经验研究[EB/OL].http://WWW,360doe.com/content/15/1206/08/79186_518239275.shtml,2015年12月6日..
  • 4赵志耘.创新有多远,供给侧改革就能走多远[N].学习时报,2016年6月6日.
  • 5习近平.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l/2016/0528/c1001-28387396-3.html,2016年05月28日..
  • 6李晓喻.全球竞争力年度报告发布:瑞士居首中国位列28[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5/09-30/7551698.shtml,2015年09月30日..
  • 7赵志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促创新[N].科技日报,2016年7月4日.
  • 8赵志耘.创新驱动发展: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J].中国软科学,2014(8):1-5. 被引量:27
  • 9赵志耘,杨朝峰.创新范式的转变:从独立创新到共生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5(11):155-160. 被引量:37
  • 10王志刚,邢荷生,李枢川.中国需求结构变化及“十三五”需求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15(62):9-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6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