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遗传算法的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PID参数优化整定
被引量:
1
PID Parameters Optimal Adjustment of the Arc-Suppression Coil With Magnetic Bia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PID参数整定,首先应用齐格勒–尼克尔斯经验法则进行初步整定,再应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整定。仿真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用于偏磁式消弧线圈控制系统PID参数优化整定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
李天旭
田建设
韦良
机构地区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
出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38-141,共4页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关键词
偏磁式消弧线圈
PID参数
遗传算法
优化整定
分类号
TM76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蔡旭,刘杰.
偏磁式消弧线圈的动态调谐装置[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5):53-56.
被引量:58
2
范咏峰,李平.
浅析PID参数整定[J]
.中国仪器仪表,2002(3):24-28.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彪.
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在煤矿高压电网中的应用[J]
.煤矿机电,1993,14(2):53-55.
被引量:2
2
金以慧.过程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H.翁勃豪恩(德).自动控制工程[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4
蔡旭.偏磁式消弧线圈及其动态控制系统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0..
5
何克忠 郝忠恕.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6
曾祥君,于永源,尹项根,李为国,李欣然,董先治.
基于注入信号法的消弧线圈自动调谐新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9):38-41.
被引量:106
7
蔡旭.
6~35kV电网各相接地电流的安全测定——电压电流法[J]
.高电压技术,1991,17(4):67-70.
被引量:4
8
蔡旭.
新型偏磁式消弧线圈及其控制[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0):32-35.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82
1
刘鹏,张俊芳.
消弧线圈励磁调节器的研究[J]
.继电器,2007,35(S1):292-295.
2
李涛,李新年.
配电网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的初步设计与仿真研究[J]
.继电器,2007,35(S1):263-267.
被引量:4
3
曲彬,胡云安,左斌.
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导弹PID控制器参数寻优[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6,21(6):627-630.
被引量:2
4
彭林,王建国,孙伟红.
基于PSCAD的磁阀可控电抗器的原理和仿真分析[J]
.电气技术,2010,11(10):35-38.
5
邵剑,徐玉琴,丁波.
PCM-3718HG采样板在调容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装置中的应用[J]
.继电器,2004,32(14):41-44.
被引量:1
6
蔡旭,于乐中.
补偿电网增量函数法接地选线原理及应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8):1273-1277.
被引量:7
7
刘艳村,鲁铁成,文习山,陈维贤,李翔,王志梅.
基于TSC控制技术的快速响应自动消弧装置[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0):88-93.
被引量:26
8
纪飞峰,王崇林,牟龙华,刘建华,陈陈.
基于对称法与相位法的新型消弧线圈[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2):73-77.
被引量:19
9
陈忠仁,吴维宁,陈家宏,张勤.
补偿电网阻尼率及脱谐度研究[J]
.电力建设,2005,26(1):36-38.
被引量:2
10
陈忠仁,董浩斌,吴维宁,张勤,陈家宏.
补偿电网阻尼率及脱谐度问题探讨[J]
.高压电器,2005,41(1):70-7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李占宝,周长华,王峰,屈绍波,侯晓波,严忠,王新,刘龙阔.
风电场“S注入法”微机小电流选线的改进[J]
.风能,2012(1):56-57.
被引量:2
2
陈庆,唐轶.
接地变压器式消弧线圈的电气性能[J]
.中国电力,2005,38(10):25-28.
被引量:6
3
李建山,陈乔夫,张宇,姚建光.
基于磁通控制消弧线圈的注入式选线新方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1):61-64.
被引量:5
4
何颋.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投入引起谐振过电压的原因[J]
.高电压技术,2007,33(9):216-217.
被引量:10
5
刘味果,师冬霞,李彦明.
消弧线圈响应时间的探讨[J]
.高电压技术,2008,34(7):1353-1357.
被引量:8
6
陈锐.
基于快速消弧线圈的扰动法选线分析及应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20):41-44.
被引量:7
7
李彬.
电弧接地过电压和中性点电阻接地使用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今日科苑,2008(20):54-54.
被引量:1
8
张钊.
考虑谐振过电压的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阻尼参数整定算法[J]
.中国电力,2010,43(3):75-77.
被引量:4
9
赵启兵,袁建州,刘渝根.
消弧线圈在35 kV电网中的运行方式[J]
.电力建设,2010,31(12):61-64.
被引量:2
10
谭致远.
调匝式与调可控硅式消弧线圈的比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5):105-10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姚天亮,杨德洲,郑昕.
动态补偿消弧线圈在大型风电场灭弧中的应用[J]
.电力建设,2013,34(3):109-1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姚天亮,吴兴全,李志伟.
集群风电出力特性评价指标及应用[J]
.四川电力技术,2016,39(1):29-31.
被引量:5
2
吕涛,邵文权,程远,张志华.
配电网有源消弧深度补偿的分析与仿真研究[J]
.智慧电力,2018,46(4):33-38.
被引量:12
3
阮琦,薛晨.
10kV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熄弧模拟试验研究[J]
.湖北电力,2019,43(5):59-64.
被引量:4
电网技术
2008年 第S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