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的学科与专业
被引量:
2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科与专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只集中于优势学科的发展。大学要建设良好的专业生态和学科生态,就要不断改变现有的专业学科布局。
作者
孙玉清
机构地区
大连海事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2-45,共4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
优势学科
学科布局
生态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作者简介
大连海事大学校长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207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86
参考文献
6
1
张云英,邵艳.
论文科专业生态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高等农业教育,2011(1):33-35.
被引量:2
2
李荔.
论专业建设的生态转向及策略[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3):6-8.
被引量:2
3
郭树东,赵新刚,关忠良,肖永青.
研究型大学学科发展战略选择的生态位策略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9,29(10):9-11.
被引量:6
4
黄荣怀,沙景荣,李茂国.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25-27.
被引量:19
5
李枭鹰.
生态学视野中的大学学科发展观[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7):33-36.
被引量:26
6
郭纬.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5):76-77.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金双秋.
试论高职高专文科类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创新[J]
.职教论坛,2004,20(8):49-51.
被引量:6
2
王宏波.
论社会发展的协调范畴及其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1994(1):147-156.
被引量:8
3
周远清.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04(13):3-5.
被引量:26
4
钟志贤.
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88-91.
被引量:133
5
李枭鹰.
论大学学科系统建设与发展机理——复杂性科学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32-34.
被引量:7
6
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领导小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
7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8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9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
李辛夫.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原则[J]
.科研管理,1997,18(2):19-2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55
1
郑石明,要蓉蓉.
系统思维观照下的高等学校学科生态论[J]
.教育研究,2021(3):113-125.
被引量:17
2
王梅,王怡然.
我国高校学科协同机制的研究论纲[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3-25.
3
黄荣怀,沙景荣.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05(1):5-11.
被引量:76
4
张浩.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
.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4):107-108.
被引量:2
5
李枭鹰.
多样化与异质化——生态视域中的学科规划思维[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17-20.
被引量:10
6
顾艺华.
网络教学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西部科技,2006(30):37-37.
被引量:2
7
翟亚军,王战军.
基于生态学观点的大学学科建设应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2):111-115.
被引量:30
8
李宏伟.
高校本科专业整合中的“瞻前与顾后”[J]
.科技信息,2007(7):185-185.
被引量:1
9
郑龙章,康兴华.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学校办学水平[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107-110.
10
秦明,赵伯飞,龙建成.
学科生态系统模型的建构和解读[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153-158.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
207
1
聂珍钊.
文学跨学科发展——论科技与人文学术研究的革命[J]
.外国文学研究,2021(2):31-43.
被引量:19
2
王菲菲,国洁,葛磊,俞磊,陈晓轩.
高校转型视域下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分析[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6):54-55.
被引量:4
3
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13.
被引量:346
4
常文磊.
大学学科制度发展史简议[J]
.大学(学术版),2009(2):54-60.
被引量:11
5
钱世荣.
秘书学学科建设的新拓展(之一)[J]
.秘书,2008(4):5-7.
被引量:2
6
王千弓.
研究秘书学,创建秘书专业[J]
.高等教育研究,1984,5(3):62-65.
被引量:2
7
李明伍.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
.社会学研究,1997(4):110-118.
被引量:99
8
刘克选,胡升华.
叶企孙的贡献与悲剧[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11(3):64-76.
被引量:6
9
潘连根,何宝梅.
秘书学论文作者之统计分析[J]
.秘书,1999(4):9-12.
被引量:5
10
黄海涛.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质量保障的个案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0):103-10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8
1
李贺,李晓明,冯辉,齐红岩,李天来.
学科与专业融合促进园艺本科一流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20(1):12-17.
被引量:6
2
任增元,李欣欣.
重温大师智慧 推进“双一流”建设——叶企孙先生高等教育核心思想探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17(3):63-69.
被引量:3
3
林雷,叶紫,许慧清,周健民.
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回顾与前瞻——基于全国41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
.中国大学教学,2017(7):86-92.
被引量:15
4
姚怡然.
高等教育中“学科化冲动”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4):142-149.
被引量:6
5
胡效亚,张清.
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优化的实践与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4):3-7.
6
张良悦,郭素玲,杨群.
地方高校如何实施“四个回归”[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4):123-127.
被引量:8
7
张巧月,樊平.
刍议专业、课程、学科与学位点的生态关系[J]
.科教导刊,2018(25):14-15.
被引量:2
8
于家根,高孝日,李伟峰,徐海军.
“双一流”建设中航海类专业教师培养体系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18,35(4):16-20.
9
黄毅敏,李跃平,任彩霞,苏媛.
2012-2017年高等医学院校本科专业调整分析[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4):21-25.
被引量:4
10
高新勤,王学通.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双一流”建设——基于我国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的工科专业分析[J]
.高教学刊,2019,5(5):18-21.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286
1
刘海军,单维锋,唐彦东,李良超,董昭锐.
应急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2):82-90.
被引量:1
2
刘洋,宋洁.
“新文科”语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新闻传播,2024(16):112-114.
3
苏也菲.
论“新文科”下传媒艺术的美育路向[J]
.新闻传播,2021(20):21-23.
4
张兰芳.
新文科视域下艺术学科理论认知、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3(2):22-32.
被引量:2
5
方秀才.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师范专业建设框架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21(4):97-103.
被引量:11
6
和学新,高维,郭文良.
新文科背景下教育学专业卓越人才4C培养模式探索——以天津师范大学的改革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6-73.
被引量:7
7
姚争,冯建超.
影视传媒类专业新文科建设的破局与破题[J]
.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4):66-74.
被引量:3
8
陈宇欢,王放.
新文科视域下青少年书法美育跨学科的交融与发展[J]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22(11):45-50.
9
袁贺南.
“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科教导刊,2023(2):40-42.
被引量:2
10
王立军,王思思,王维,尹建川,李荣辉.
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海上实习模式探讨[J]
.科教导刊,2022(33):10-13.
1
金吉山,陈建龙.
麻醉学学科建设策略浅论[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63-864.
2
卢冠忠,何仁龙,潘艺林.
本科教育争创世界一流的策略探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2):18-22.
被引量:1
3
梅汉成,王秀平.
关于我国理工类院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J]
.三江高教,2008,0(Z1):1-6.
4
崔建华.
北京高等教育的学科生态特征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75-80.
被引量:9
5
王淑荣.
提高学生参与度 发挥学生主体性——思品学科生态课堂构建调研报告[J]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5(6).
被引量:3
6
司朝玲.
农村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订单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4,0(31):73-74.
被引量:1
7
王军,卢立新,陈安军,陆佳平,蔡和平,钱静.
现代包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江南大学为例[J]
.包装学报,2014,6(4):83-87.
被引量:3
8
黄保宏,汪建飞,付光玺,焦立新.
构建学科生态系统,奠定地方高校的学科格局——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3):28-31.
被引量:3
9
陈映江,张仁陟,陈英,赵来娟.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学科生态位构建及应用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2(1):46-50.
被引量:9
10
郑永彪,王丹,赵梁钰.
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发展探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92-95.
被引量:3
中国高等教育
2016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