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杂交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效益研究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杂交玉米鄂玉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效益,结果表明:双株移栽种植方式无论从产值、投入产出比和纯收入上,都位居第一,而且投入最低,这在当前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无疑是较好的一种种植玉米的方式;单株移栽虽然产量、产值居第二,但投入较高,需要花费劳动力较多;直播方式由于幼苗素质较差,植株生长不健壮,产量也不高。
作者
刘晓燕
翟玉玲
樊艳
聂晓文
蒋燕
机构地区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中国种业》
2016年第4期44-45,共2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关键词
杂交玉米
种植方式
比较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王辉,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程睿钰.
黑龙江省早熟区玉米平作种植技术的研究[J]
.中国种业,2014(8):42-44.
被引量:1
2
桑涛.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8-38.
被引量:3
3
王振中.
大型玉米种子揉搓脱粒系统技术经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2012(7):53-54.
被引量:6
4
江绪文,李贺勤,赵爱美,王晓琨,张文健,王建华.
2014年我国玉米主产区种子质量研究[J]
.中国种业,2015(2):44-4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胡守林,张改生,郑德明,黄学东,邓成贵,万素梅.
不同耕作方式玉米地下部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4):223-225.
被引量:22
2
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34-53,65-73.
3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8-30.
4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4404.1-2008粮食作物(禾谷类)种子质量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汪可欣,王丽学,吴佳文,杜新艳.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5):53-55.
被引量:9
6
李旭,闫洪奎,曹敏建,王建辉,李美,于海秋,王晓光.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9,17(6):76-78.
被引量:39
7
宫亮,孙文涛,包红静,王聪翔,孙占祥.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1,19(3):118-120.
被引量:70
8
张维民,江绪文,王莹,刘兴斌,段学义,韩文韬,王建华.
甘肃省酒泉地区种子生产现状调查报告[J]
.中国种业,2011(6):32-34.
被引量:14
9
孙丽惠,陈长青,李月明,孔菲,叶雨盛.
浅议我国玉米栽培增产技术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1(4):64-66.
被引量:35
10
许海涛,张伟强.
耕作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2(8):54-5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8
1
陈孝海,鲁聪达.
基于ANSYS的挤搓式玉米脱粒行为力学特性研究[J]
.轻工机械,2013,31(6):40-44.
被引量:4
2
刘云婷,张秋兰,王倩,胡文静,段会军.
河北省玉米种子质量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38(4):8-12.
被引量:7
3
周海宁,雷志刚,韩登旭,杨杰,阿布来提,李铭东,王业建,郗浩江,梁晓玲,孔广超.
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与成熟度关系[J]
.玉米科学,2016,24(3):110-116.
被引量:13
4
黄金涛,许建华,苏中想,郭婧.
仙桃市2015年早春甜玉米新品种展示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1):2734-2735.
5
曹小勇,尚能.
黄羊河集团高产创建活动推动制种玉米产业高效发展[J]
.中国种业,2016(10):20-23.
被引量:4
6
姜海燕,索笑笑,赵超,刘凯,张文健,李贺勤,宋希云,王建华,江绪文.
2015年我国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玉米种子质量研究[J]
.种子,2016,35(11):79-81.
被引量:3
7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王桂跃.
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70-1973.
被引量:20
8
江绪文,韩辉,宋希云,李贺勤,李浩,袁桢,王玺,赵光武,王建华.
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以玉米为例[J]
.山东农业科学,2016,48(12):151-155.
被引量:5
9
田树云,文仁来,苏义成,苏月贵,何静丹,滕辉升,何雪银,杨萌.
鲜穗烘干法下玉米杂交种桂单0810母本种子的最佳收获期[J]
.西南农业学报,2017,30(3):492-496.
10
孙丽红.
太和县玉米生产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7(7):53-53.
1
马克军,刘永忠,徐尚忠.
玉米新品种华玉6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J]
.种子,2007,26(6):102-103.
2
吴承国.
玉米新品种鄂玉10号生长发育规律[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1):25-28.
3
马克军,刘永忠,徐尚忠.
玉米新品种华玉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07(8):43-43.
4
余长平,刘永忠,封海东,肖能武,王致云,肖丽丽,秦光明,张振,崔鹏.
玉米品种华玉10号及配套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16(5):56-57.
5
卢开阳,李芙蓉.
湖北省1999年审(认)定的玉米新品种[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30-32.
6
莫科生.
杂交玉米鄂玉10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种子,2010,29(9):114-115.
7
李远谋,王东歧.
鄂玉10号高产施肥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1):29-31.
8
崔登维,周元坤,邵仁学,王辉.
杂交玉米新品种鄂三(1)号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05(12):53-53.
9
郭元平,封海东,肖艳,吴峰.
玉米新品种鄂玉25试验示范初报[J]
.种子世界,2005(9):25-25.
被引量:1
10
蒋燕,翟玉玲,陈莹,刘晓燕,连群.
紧凑型玉米鄂玉10号种植密度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3):35-35.
被引量:2
中国种业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