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媒体下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回归与创新——以社交服务节目《四大名助》为例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我国电视产生之初到今天,伴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的栏目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生活服务类节目作为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本文在梳理传统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础上,聚焦社交服务节目《四大名助》,探讨新媒体视野下生活服务类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回归与创新,试图分析网络社群化在电视节目中的呈现机制、表现形式与深层原因。
作者
苏也菲
机构地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第2期90-90,121,共2页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生活服务类节目
四大名助
网络社群化
叙事表达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1
于炬.转向——中国电视服务节目之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14.
2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1-22.
3
黄丽丽,冯雯婷,瞿向诚.
影响虚拟社群信息分享的因素:多层分析视角[J]
.国际新闻界,2014,36(9):20-34.
被引量:40
4
黎斌.
互联网逻辑决定媒体融合未来[J]
.传媒,2015(19):48-51.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颜晓峰.
信任:一种社会资本[J]
.重庆社会科学,2004(B10):115-117.
被引量:12
2
孙丽萍.
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分享行为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1S):54-55.
被引量:4
3
彼得·M·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hlwfeyj/hlwxzbg/hlwtjbg/201403/P020140305346585959798.pdf,2014.1.
5
万荣水,梁瑞文(2007).虚拟社区形成之意义及其衡量指标之探讨:以网路书店为例,《资讯社会研究》(台湾),(13),295-317.
6
戈立秀(2007).《部落格之资讯收集与分享行为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硕士论文.
7
黄浩杰(2002).《线上社区资讯贡献与交换行为之研究:以MP3论坛网站为例》,中华传播学会2002年会,台北.
8
雷雪(2009).《面向知识创新的学术Wiki平台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
9
李铭薰,卜小蝶(2009).电脑与数位3C专业虚拟社群知识分享之影响因素研究.《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46(3),377-401.
10
李晓娥(2010).《SNS社交网站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
共引文献
41
1
董庆兴,张梦毅,熊思玥.
信息生态视阈下的社交媒体错误信息分享研究:从相信到转发[J]
.情报科学,2023,41(11):72-84.
被引量:3
2
刘枫.
删帖行为舆情化的生成机制与应对策略[J]
.传媒论坛,2022,5(20):28-30.
被引量:1
3
陈娟,李金旭.
“利他”的捐助与“利己”的信息分享——“轻松筹”项目的参与动机研究[J]
.新闻大学,2018(6):91-100.
被引量:15
4
朱省果.
自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模式探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6):255-256.
被引量:3
5
刘磊,陈红,温潇.
场景盛行下的新媒体人际传播[J]
.当代传播,2016(5):40-43.
被引量:13
6
杨瑞.
虚拟品牌社群顾客间互动的结构维度探索及测量量表开发[J]
.管理学报,2017,14(1):111-121.
被引量:13
7
薛杨,许正良,景涛.
微信营销环境下用户信息分享意愿提升及管理应用[J]
.情报科学,2017,35(2):98-101.
被引量:16
8
江婷,黄黎,黄祥国,江鹏.
基于用户需求的科技信息服务策略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8):22-23.
9
佘硕,聂卉晶.
我国虚拟社群概念界定及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15-20.
被引量:13
10
徐鹏,张聃.
网络问答社区知识分享动机探究——社会交换论的视角[J]
.图书情报知识,2018,35(2):105-112.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25
1
何野.
浅论电视栏目的策划与创作[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08(2):34-35.
被引量:1
2
邵君.
电视栏目改版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36-37.
被引量:3
3
胡桂林.
名牌电视栏目成长的软环境[J]
.新闻前哨,2008(1):70-70.
被引量:1
4
于炬转向-中国电视服务节目之变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14.
5
胡智锋,周建新.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1-6.
被引量:113
6
胡桂林.
论名牌电视栏目打造的四大机制[J]
.新闻战线,2008(12):61-62.
被引量:1
7
严宏伟.
试论营销管理视域下电视栏目品牌化策略[J]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3):33-35.
被引量:2
8
乐和建,马义军.
运用电视栏目宣传理论的探索[J]
.中国记者,1998(4):33-35.
被引量:1
9
赵菁.
浅论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的新兴发展模式[J]
.广播电视信息,2014,21(10):42-44.
被引量:2
10
张龙.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语态与定位探析——兼评辽宁广播电视台《新北方》栏目[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2):93-9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0
1
杨梦怡.
从《四大名助》分析调解类节目的成功之道[J]
.西部广播电视,2016,37(14):4-4.
2
薛可炎.
社交服务节目《四大名助》缘何吸引观众眼球[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159-159.
3
魏松云.
以《四大名助》为例探讨社交服务类节目电视场景设计[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173-174.
被引量:3
4
高攀.
生活服务类节目互动形式初探[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3):127-127.
被引量:1
5
田晓雪.
电视社交服务类节目《四大名助》的语态创新[J]
.青年记者,2017(9):81-82.
6
赵丽媛.
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现状及特点研究[J]
.新闻传播,2017(6):39-39.
被引量:2
7
宁静.
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财经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新策略探讨[J]
.新闻传播,2018(19):78-79.
被引量:8
8
张晋.
市民生活类电视频道现状与融合发展途径[J]
.传媒论坛,2019,2(8):73-74.
9
胡馥.
新时代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新路径研究--以《超级点子王》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20,4(36):51-52.
10
白山.
大型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新时代蜕变[J]
.中国文艺家,2019,0(5):284-28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于恩浩.
关于提升重大主题新闻宣传报道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
.理论观察,2021(4):97-99.
被引量:7
2
李静涛.
设计服务类节目的过度娱乐化与应对[J]
.青年记者,2018,0(35):15-16.
被引量:1
3
何威.
从《四大名助》看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突围创新[J]
.声屏世界,2017(4):27-29.
4
刘伟.
电视编导素质与栏目创新建议[J]
.传播力研究,2019,0(4):131-131.
被引量:1
5
宋艾洁.
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作方法[J]
.新闻传播,2018(17):95-96.
被引量:1
6
李国雄.
地方台电视财经栏目的创新与生存分析——以佛山电视台《佛山商道》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8,39(24):181-182.
7
王茂松.
新媒体环境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创新策略[J]
.传媒论坛,2019,0(22):41-41.
被引量:6
8
林婷.
消费时代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探究[J]
.中国报业,2021(3):68-69.
被引量:1
9
马江歌.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创新策略[J]
.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4):83-85.
被引量:6
10
王哲.
融媒体环境下财经节目的通俗化表达[J]
.新闻文化建设,2021(17):132-133.
1
赵际春.
纪实——魅力永存的电视表达方式[J]
.数字传媒研究,2016,33(7):33-34.
2
杨昱.
我们应这样“讲”新闻故事[J]
.新闻研究导刊,2011,2(10):62-64.
3
仲启明.
对办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84-85.
被引量:7
4
郭晓莹.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J]
.视听纵横,2012(2):114-115.
被引量:1
5
李文明,刘连喜,周利全.
与消费者同行──论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运作[J]
.声屏世界,2000(2):47-48.
被引量:1
6
程建平.
回归与创新——改进电视主题报道的思考[J]
.电视研究,2014(6):67-68.
被引量:3
7
刘书芳.
工匠精神:新趋势下编辑的传统回归与创新[J]
.出版广角,2017(4):6-9.
被引量:13
8
赵璐.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内容选择及表现手法[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5):224-224.
被引量:1
9
张玲.
“服务”——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灵魂[J]
.科技传播,2013,5(2):1-1.
被引量:1
10
苗弘.
坚持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实用性[J]
.记者摇篮,2011(7):98-99.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