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李杜对宋玉辞赋的接受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诗人李白与杜甫,二者在引用宋玉辞赋方面,李白多引《高唐赋》,钟情于宋玉事襄王时的得意自信;杜甫则多引《九辩》,侧重于宋玉失职后的郁闷哀怨,二者对宋玉辞赋的接受大不同,由此也反映出李、杜在价值取向、诗歌格调等方面的差异。
作者
唐婷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4,共4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李杜
宋玉辞赋
接受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
唐婷(1987-),女,山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5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
汤漳平.
宋玉作品真伪辩[J]
.文学评论,1991(5):64-75.
被引量:20
3
刘向.新序[M].北京:中华书局,1978.
4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
黄灵庚.楚辞章句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642-643.
6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7
李白.李太白全集[M].王琦,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
8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9
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0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2..
共引文献
455
1
辛保平.
汉赋与宋玉赋的渊源关系——兼论汉赋的分类及宋玉赋的真伪[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S1):96-102.
被引量:1
2
王伟琴.
百年宋玉研究综述[J]
.作家,2012(4):141-142.
3
傅■强.
高启“兼师众长”说论析[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51-54.
被引量:2
4
雷恩海,李天保.
杜甫的夔州七律与盛唐气象[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59-61.
被引量:2
5
袁行霈.
唐诗风神[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5):74-82.
被引量:7
6
石峥嵘.
宋玉音乐美学思想钩沉[J]
.中国音乐,2004(4):195-197.
7
陈瑜.
试论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5,25(3):37-43.
被引量:7
8
伏涤修.
李白诗歌作为唐诗最高典范的被接受与遭贬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2):186-191.
被引量:1
9
吴承学,何诗海.
贺复征与《文章辨体汇选》[J]
.学术研究,2005(5):123-128.
被引量:13
10
李朝军.
晁迥与宋初文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8-10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何易展.
李白辞赋篇目及分类[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23(3):94-99.
被引量:1
2
何易展.
李白辞赋的哲理内蕴与庄骚情结[J]
.云梦学刊,2013,34(3):57-62.
被引量:3
3
赵朝芳.
李白辞赋用典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14,35(5):19-21.
被引量:2
4
何易展.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J]
.社会科学,2015(5):183-19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刘梦婷.
李白辞赋的楚骚情韵[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1-9.
1
蔡一纯.
好色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5(1):18-21.
2
舒鹏.
宋玉辞赋“微讽”之风考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6):13-17.
被引量:1
3
舒鹏.
宋玉辞赋“微讽”之风考辨[J]
.殷都学刊,2017,38(1):83-87.
4
刘渐娥,吴广平.
从美学视角研究宋玉辞赋的集大成之作——评江柳先生著《宋玉辞赋的美学解读》[J]
.职大学报,2015(6):40-44.
5
李刚.
在星光与花香之间(组诗)[J]
.诗潮,2012(7):28-30.
6
郑恩信,李冠军,顾文显,王兆浚,张玉桃,王义彬,田载玉,叶忠良,刘功才,欧可宗,马振伟,杨正发,陈永安,赵毓麟,廖桥亮,齐炳元,曾昭启,蔡圣波,金友全,章康福.
屐痕处处[J]
.诗词月刊,2013(6):58-62.
7
黄萍.
解读宋玉辞赋中的“高唐神女”[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3):28-30.
8
李瑞超.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17-25.
9
金荣权.
宋玉辞赋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6(1):37-40.
10
刘刚.
“江旁十五邑”与陈郢至云梦之路——宋玉辞赋地理考之四[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1):22-25.
被引量:2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