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过湿条件下不同耕作技术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岗位专家的制定的深松健根壮株抗逆技术研究试验方案结合昌邑地区的实际耕作方式,解决长期旋耕浅耕(旋)造成的犁底层厚而坚实,对营养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传递,作物根系的下伸,通气透水都非常的不利的情况,在昌邑北部夏店设置了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本项目拟研究通过机械化深松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变化,为形成稳产、高产、抗逆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
王家盛
朱福庆
梁孟菊
唐晓玲
朱龙池
陈凯
王明玉
张其鲁
机构地区
昌邑市卜庄镇农技站
昌邑市农业局
潍坊市农业农科院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1期30-31,共2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小麦
深松
旋耕
深耕
免耕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205-212.
被引量:83
2
刘世平,陈后庆,陈文林,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82-85.
被引量:29
3
陈源泉,李媛媛,隋鹏,刘武仁,黄坚雄,高旺盛.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2):161-167.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
112
1
高旺盛.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702-2708.
被引量:120
2
李洪文,高焕文,王晓燕,李问盈.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46-48.
被引量:7
3
刘刚才,高美荣,张建辉,李勇,张先婉.
川中丘陵区典型耕作制下紫色土坡耕地的土壤侵蚀特征[J]
.山地学报,2001,19(S1):65-70.
被引量:9
4
郝影,周晓东,赵玉峰,刘晓民.
关于大范围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制度的建议[J]
.内蒙古工作,2004(6):26-27.
被引量:1
5
张飞,赵明,张宾.
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3):36-39.
被引量:46
6
邹应斌.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J]
.作物研究,2004,18(3):127-132.
被引量:40
7
马俊贵.
保护性耕作技术简介[J]
.新疆农机化,2004(4):19-20.
被引量:5
8
郑立臣,宇万太,马强,王永宝.
农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4,23(5):156-161.
被引量:188
9
陈素英,张喜英,裴冬,孙宏勇.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和土壤温度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4):32-36.
被引量:94
10
王丽学,张玉龙,刘洪禄,石志强,刘冀.
秸秆覆盖对玉米播种临界含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04,23(5):50-5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42
1
黄坚雄,隋鹏,李媛媛,刘武仁,高旺盛,陈源泉.
吉林省玉米农田保护性耕作的环境影响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543-546.
被引量:4
2
魏有海.
免耕青稞田杂草发生及防除技术研究[J]
.作物杂志,2006(4):68-70.
被引量:2
3
王志奇.
会宁县咸水井灌区一膜多茬利用的效益[J]
.甘肃农业科技,2007,38(8):16-18.
被引量:4
4
王建政.
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5):71-74.
被引量:28
5
焦伟华,陈源泉,隋鹏,刘海军,高旺盛.
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的指标体系初探——以免耕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77-81.
被引量:3
6
谢瑞芝,李少昆,金亚征,李小君,汤秋香,王克如,高世菊.
中国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的产量效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2):397-404.
被引量:52
7
李建桥,文立阁,张秀芝,谭力.
基于UG的灭茬刀辊参数化设计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38(3):595-598.
被引量:2
8
王燕,王小彬,刘爽,梁二,蔡典雄.
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3):766-771.
被引量:65
9
雷金银,吴发启,王健,郭建华.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40-45.
被引量:110
10
高国录,张福武,蔡立群.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2):27-3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3
1
潘瑞,刘树庆,宁国辉,杨志新.
土壤质地定名法及吸湿水与土壤粒级含量关系的研究[J]
.北方园艺,2010(16):25-29.
被引量:5
2
李梅,张学雷.
不同土体构型的土壤肥力评价及与容重关系分析[J]
.土壤通报,2011,42(6):1420-1427.
被引量:14
3
王轶浩,王彦辉,谢双喜,于澎涛,熊伟,郝佳.
六盘山小流域地形、植被特征与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2012,31(1):145-151.
被引量:14
4
马根众,王健.
山东土壤机械深松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建议[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137-140.
被引量:9
5
冯腾,陈洪松,张伟,王克林.
激光粒度仪与沉降吸管法测定喀斯特地区土壤机械组成的对比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100-103.
被引量:18
6
孙成明,曹军,刘涛,王力坚,陈瑛瑛,武威.
稻麦周年地区机械深松对土壤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76-77.
被引量:4
7
张淑利,谢迎新,张传忠,杨青华.
松土促根剂对麦田土壤容重及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2015,44(7):32-35.
被引量:12
8
翟振,李玉义,逄焕成,王婧,张莉,董国豪,郭建军,郭智慧.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2):2322-2332.
被引量:60
9
柴华,何念鹏.
中国土壤容重特征及其对区域碳贮量估算的意义[J]
.生态学报,2016,36(13):3903-3910.
被引量:120
10
顾鑫.
旱田土壤团聚体的空间变异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8):43-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顾鑫,任翠梅,王丽娜,杨丽,姚雪,齐国超,韩冰,刘洋.
机械深松对土壤容重和机械组成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11):38-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候伟峰,张悦忠,陈新宇,孙继颖,高鹏.
不同深松处理对土壤物理性状与玉米产量的影响[J]
.北方农业学报,2019,47(3):70-73.
被引量:1
2
闫百莹,孙跃春,谢秀芳,张德伟,王广成,王鹏.
深松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20,0(1):24-27.
被引量:3
3
王开粉.
基于农田深松机械的技术研究[J]
.河北农机,2021(7):4-5.
被引量:2
4
张忠学,尹致皓,余佩哲,齐智娟,魏永霞,李骜.
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24,55(1):282-293.
被引量:7
5
王宁,张仁政,刘振,吕金玲,沈莹,杨乾,李耕,宁堂原.
长期深松耕作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固碳能力与无机稳定机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4,40(28):83-93.
被引量:3
6
闫瑞雲.
松土对几种木本园林植物根际土壤性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现代园艺,2024,47(22):6-8.
1
杨苏龙,史俊东,陈艳英,耿金萍,石跃进.
抗虫棉防早衰、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初探[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5):45-47.
2
张旭.
玉米苗带深松技术模式试验与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10):32-33.
3
冯奕玺,林琳.
旱地甘蔗植沟深松试验总结[J]
.广西甘蔗,1996(4):25-26.
4
李淑梅.
半精量播种和土地深松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村科技,2012(24):56-56.
被引量:1
5
张伟,王福林,周桂霞.
深松试验测试系统的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06,28(1):116-118.
被引量:1
6
宫少俊.
深松作业和深松试验在京郊四区县全面展开[J]
.北京农业(上旬刊),2009(7):37-37.
7
姜文彰,陶维华,杨朝晖.
全方位机械化深松技术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作用[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5):57-59.
被引量:18
8
马玲,鲁业安.
小型深松机的设计与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3,35(8):173-176.
被引量:1
9
李水云,高文静,赵丽华,宋占奎.
玉米机械化深松试验对比研究及结论[J]
.农机科技推广,2014(1):21-22.
被引量:1
10
孟庆秋,谢佳贵,胡会军,王晓春,王秀芳,吴巍.
土壤深松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0,25(2):25-28.
被引量:57
农业与技术
201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