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媒体与公众考古传播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考古学家有两大使命:一是发现历史,一是将发现的历史告知于众。考古学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挥动手铲,让时间掩埋的历史重见天日,用无数文物见证那个时代的兴衰和真实。可有些成果并未广为人知,却变成普通公众很难读懂的专业术语。历史属于整个人类,公众有权利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考古工作者作为沟通古今的使者,有义务将发现的历史告知公众。
作者
崔俊俊
机构地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出处
《大众考古》
2015年第4期54-55,共2页
Popular Archaeology
关键词
考古工作
专业术语
手铲
新媒体时代
重大考古发现
探方
优酷
移动智能终端
考古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作者简介
(作者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0
1
张惠朗.
试论高校博物馆的功能[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6):40-44.
被引量:6
2
顾伊,陈淳.
美国“文化资源管理”的镜鉴[J]
.文物世界,2001(1):18-24.
被引量:8
3
郭立新,魏敏.
初论公众考古学[J]
.东南文化,2006(4):54-60.
被引量:34
4
杜非.
构建一座考古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对考古类图书的策划实践与思考[J]
.编辑学刊,2006(6):63-66.
被引量:3
5
王珏,江西考古所所长:海昏侯墓将朝申报世遗方向努力[N].2016-01-28.
6
郁鑫鹏.一次性集中出土金嚣212个为汉墓考古金器数量之最[OL]2015-11-26http://jangxj_xnewscorncn/system/2015/11/26/014483507shtml.
7
谢子玥.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蒸馏酒历史或因此提早千年[OL]2015-11-09http://jangxijxnewstomcn/system/2015/1I/09/014436353.shtml.
8
保罗·巴恩.考古学的过去与未来[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89.
9
吕春华.考古与媒体、公众关系思考[N].中国文物报,2013-11-8(7).
10
王龙霄,贾昌明.微信--考古资讯传播的新渠道[N].中国文物报,2015-12-29(5).
引证文献
10
1
潘娅,秦慧.
海昏侯墓之公共考古——新媒体方式的广泛运用[J]
.南方文物,2019(6):261-263.
被引量:1
2
朱正.
南昌海昏侯墓报道:考古传播中新媒体传播优势分析[J]
.中国记者,2016(4):92-93.
被引量:3
3
刘思蒙.
浅谈考古与大众传媒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为例[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6):80-81.
4
蒋金金.
海昏侯墓发掘:考古新发现的学术价值[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22-25.
被引量:2
5
孙赢,付松聚.
古遗迹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策略[J]
.青年记者,2018,0(20):122-123.
被引量:2
6
艾虹.
试论高校博物馆开展公众考古教育的优势与途径[J]
.文物春秋,2018(4):56-60.
7
刘鸣筝,张鹏霞,周泽仪.
文化遗产的媒介呈现与公众的信息素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45-51.
被引量:2
8
吴焕姣.
融媒体时代公众考古图书出版的变化及展望[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8):108-112.
被引量:2
9
吴广.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公众考古宣传实践与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4):79-80.
被引量:1
10
秦中刚.
公众考古传播研究[J]
.艺术品鉴,2015,0(12):337-337.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潘娅,秦慧.
海昏侯墓之公共考古——新媒体方式的广泛运用[J]
.南方文物,2019(6):261-263.
被引量:1
2
王俊琴.
“海昏侯”主题图书出版实证研究[J]
.出版参考,2017(8):52-55.
3
吴方基.
西汉身份等级制度与刘贺身份认同困境[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6):135-144.
被引量:3
4
霍佳斌,关金国.
利用数字媒体宣传和保护河北古村落遗迹的策略探讨[J]
.传播力研究,2018,2(25):21-21.
5
赖兰芳.
新媒体在公共考古领域的应用[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61-161.
6
熊萌之.
海昏侯国保护与开发中的新媒体传播缺陷与不足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9,3(25):129-129.
被引量:1
7
孙宏宇.
新媒体视域下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J]
.文化产业,2020(16):94-99.
被引量:3
8
夏莉.
图书馆参与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1,39(5):88-93.
被引量:1
9
敖鹏.
考古研究重要成果的转化与传播策略建构研究——以“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议题为例[J]
.东南传播,2024(3):55-59.
被引量:2
10
周岚.
公众考古传播与媒体宣传的信息交流[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8):174-176.
1
温天一,苏静.
让故宫成为“网红”[J]
.法治人生,2016,0(8):43-46.
2
董大勇.
古钱收藏术语[J]
.收藏,2000(1):20-22.
3
艾利奥特.奥里恩,宋颖.
反"反'民俗'"[J]
.民间文化论坛,2004(3):81-87.
4
温天一.
让故宫成为“网红”[J]
.新华月报,2016,0(9):62-66.
5
史翔,刘德元,武华民.
浓墨绘青春──记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政治部战士报道员孙现富[J]
.军事记者,1998,0(10):37-37.
6
雨田.
炫 唐三彩,斑斓与磅礴的交响曲[J]
.收藏.拍卖,2016,0(12):54-56.
7
孙跃进.
浅析相声“包袱”的趣味[J]
.活力,2007(8):135-135.
8
奚林强.
西汉“提封”和“提封田”再释——兼与臧知非先生商榷[J]
.琼州学院学报,2015,22(3):73-78.
被引量:1
9
杨港,刘泱育.
“昨日如何重现”:纪念抗战胜利的报道类型及其启示——以省会城市的政务微博为例[J]
.声屏世界,2015(9):10-12.
10
刘文锁.
论史前、原史及历史时期的概念[J]
.华夏考古,1998(3):94-96.
被引量:8
大众考古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