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清文启蒙》(第二册)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一些语言教材的不断挖掘,研究者纷纷投入该领域。由于这些语料是仅凭着当时通行的口语来记录,所以对研究当时的语言词汇有很大的价值。《清文启蒙》作为一部清代讲授满文的教科书,就有很浓烈的口语色彩,并且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者
王虎
郭丽梅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3-106,共4页
Journal of Yili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BYY015)的部分成果
关键词
清文启蒙
词汇
文字
语法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作者简介
王虎(1974-),男,江苏东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郭丽梅,女,山西吕粱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舞格寿平.清文启蒙[M].清雍正八年(1730)宏文阁刻本.
2
王虎,郭丽梅.
《清文启蒙》词语考释[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80-82.
被引量:2
3
陈前瑞.
“来着”补论[J]
.汉语学习,2006(1):22-27.
被引量:13
4
熊仲儒.
再论“来着”[J]
.汉语学习,2009(3):12-16.
被引量:11
5
傅惠钧.
《儿女英雄传》选择问句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233-241.
被引量:8
6
王虎,丁璇.
现代汉语双宾句分类研究综述[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113-11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熊仲儒.
“来着”的词汇特征[J]
.语言科学,2003,2(2):58-65.
被引量:25
2
沈家煊.
“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94-102.
被引量:240
3
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1999(3):175-184.
被引量:439
4
陈昌来.
论语义结构中的与事[J]
.语文研究,1998(2):23-28.
被引量:12
5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53
6
张静.
“连动式”和“兼语式”应该取消[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7,10(4):71-80.
被引量:38
7
古川裕.
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J]
.汉语学习,1997(1):20-23.
被引量:38
8
张国宪,周国光.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
.汉语学习,1997(2):3-9.
被引量:26
9
祝敏彻.
汉语选择问、正反问的历史发展[J]
.语言研究,1995,15(2):117-122.
被引量:22
10
陈妹金.
汉语假性疑问句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78-83.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29
1
祖生利,高云晖.
也谈句末时体助词“来着”的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64-102.
2
王竹.
汉语中态的界定[J]
.汉字文化,2024(2):10-15.
3
黄爱妮.
关于“来着”的几点语用认知上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0):227-228.
4
相玉玲.
《儿女英雄传》中的选择疑问句浅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5):46-48.
5
向明友,黄立鹤.
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
.汉语学习,2008(5):78-87.
被引量:16
6
熊仲儒.
再论“来着”[J]
.汉语学习,2009(3):12-16.
被引量:11
7
姜玲.
2009年中国生成语法研究述要[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11):92-96.
被引量:1
8
刘林.
“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探讨——兼与“了_2”“过”的对比分析[J]
.语言研究,2013,33(2):71-78.
被引量:7
9
杨妍.
“二拍”中的选择问句[J]
.文教资料,2014(9):5-7.
10
王虎,王晶.
创意车贴的语用学解读[J]
.邯郸学院学报,2014,24(1):92-95.
同被引文献
20
1
爱新觉罗.瀛生.
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J]
.满族研究,1987(1):67-72.
被引量:12
2
赵杰.
论满语中汉语借词的发展[J]
.语文研究,1988(3):10-16.
被引量:10
3
季永海.
论汉语中的满语借词[J]
.满语研究,2006(1):5-9.
被引量:11
4
刘小萌.
从满语词汇考察满族早期的经济生活[J]
.满语研究,1989(2):113-122.
被引量:8
5
长山.
《五体清文鉴》满语词汇特点[J]
.满语研究,2010(1):25-28.
被引量:6
6
季永海.
《大清全书》研究[J]
.满语研究,1990,0(2):42-50.
被引量:8
7
赵阿平.
论满语词汇的特点[J]
.满语研究,1990,0(1):15-36.
被引量:5
8
庄初升.
试论汉语方言岛[J]
.学术研究,1996(3):66-69.
被引量:25
9
王虎,郭丽梅.
《清文启蒙》词语考释[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80-82.
被引量:2
10
杨春宇.
东北官话方言特征词例释[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2):67-7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王继红,马楷惠.
清代满(蒙)汉合璧文献词汇研究的旗人汉语视角[J]
.中国语文,2024(5):584-595.
1
王虎,郭丽梅.
《清文启蒙》词语考释[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80-82.
被引量:2
2
季永海.
《清文启蒙》语音研究──读书笔记之三[J]
.满语研究,1994,0(2):1-13.
被引量:3
3
胡增益.
满语中的名词化手段和语言经济原则(续)[J]
.语言与翻译,1989(2):36-39.
4
赵阿平.
论满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J]
.满语研究,1990,0(2):13-21.
5
刘景宪.
自学满语教材(十二)[J]
.满语研究,1991,0(1):99-119.
6
刘景宪.
自学满语教材(十四)[J]
.满语研究,1992(1):104-118.
7
瀛生.
满语与汉语[J]
.北京文史,2003(1):34-36.
8
黎艳平.
论满语句子的特殊成分[J]
.满语研究,1990,0(1):41-45.
被引量:1
9
刘景宪.
自学满语教材(十三)[J]
.满语研究,1991,0(2):113-127.
10
嵩克.
满语句子成分的位置[J]
.满语研究,1992(1):33-39.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