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北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分析国内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演化过程,深入分析河北省大气污染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河北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治理有效对策。
作者
薛俭
杜崇东
马丽斌
机构地区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出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第21期170-171,共2页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9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4GL018)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5030241)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
分类号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常纪文.
域外借鉴与本土创新的统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之解读(上)[J]
.环境保护,2010,38(10):8-11.
被引量:16
2
常纪文.
域外借鉴与本土创新的统一:《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之解读(下)[J]
.环境保护,2010,38(11):10-12.
被引量:8
3
柴发合,云雅如,王淑兰.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4):5-9.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张敏.
略论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建立[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92-94.
被引量:5
2
Wu Y,Wang S X,StreetsDG,et al.Trenda in anthropogenic mercury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03[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40(17):5312-5318.
3
钟环.珠三角共治大气污染,力保亚运会空气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8,10.第C06版.
4
杨芳.关于我国大气污染捧放总量控制问题的研究[J].浙江大学,2005.
5
吴晓青.
我国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对策[J]
.环境保护,2009,37(16):9-11.
被引量:29
6
云雅如,柴发合,王淑兰,段菁春.
欧洲酸雨控制历程及效果综合评述[J]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1):1361-1367.
被引量:14
7
云雅如,王淑兰,胡君,张静巧,段菁春,柴发合,高健.
中国与欧美大气污染控制特点比较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4):32-36.
被引量:25
8
赵以忻,仲良喜.
关于强化城市大气环境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0,2(3):4-9.
被引量:4
9
王金南,宁淼,孙亚梅.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5):5-10.
被引量:114
10
宁淼,孙亚梅,杨金田.
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5):11-18.
被引量:60
共引文献
64
1
王帅,王瑞斌,刘冰,李亮.
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与评价方法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36(5):24-27.
被引量:12
2
刘洁,万玉秋,沈国成,汪晓勇.
中美欧跨区域大气环境监管比较研究及启示[J]
.四川环境,2011,30(5):128-132.
被引量:5
3
王金南,宁淼,孙亚梅.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5):5-10.
被引量:114
4
宁淼,孙亚梅,杨金田.
国内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分析[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37(5):11-18.
被引量:60
5
柴发合,王淑兰,云雅如,高健,胡君,邱雄辉,张敬巧,罗达通.
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促环境空气质量改善[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5-8.
被引量:13
6
曹树青.
区域环境治理理念下的环境法制度变迁[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6):119-125.
被引量:10
7
任洪岩,李元实.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强化大气污染防治[J]
.环境保护,2014,42(5):41-43.
被引量:3
8
徐亮亮.
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102-104.
被引量:17
9
王磊,唐宁.
防治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模式研究[J]
.商情,2014(23):241-241.
被引量:1
10
徐莉婷,叶春明.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雾霾协同治理三方博弈研究[J]
.生态经济,2018,34(12):148-15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5
1
王金南,雷宇.
重点加强机制创新 共同防治大气污染[J]
.环境保护,2013,41(11):20-24.
被引量:7
2
柴发合,云雅如,王淑兰.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4):5-9.
被引量:49
3
胡爱荣.
京津冀治理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应用研究[J]
.生态经济,2014,30(8):177-180.
被引量:16
4
李彬华,王利超,唐征,马堂文,赵玉明.
城市大气重污染事件预警机制研究[J]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4,6(4):6-9.
被引量:6
5
赵新峰,袁宗威.
京津冀区域政府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协调问题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4(11):18-23.
被引量:73
6
曹锦秋,吕程.
联防联控:跨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机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6):32-40.
被引量:33
7
陈娜.
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2):137-137.
被引量:4
8
高桂林,陈云俊.
评析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的联防联控制度[J]
.环境保护,2015,43(18):42-46.
被引量:21
9
袁小英.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探讨[J]
.四川环境,2015,34(5):140-144.
被引量:11
10
邹兰,江梅,周扬胜,张国宁.
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有关统一标准问题的研究[J]
.环境保护,2016,44(2):59-6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2
1
李云燕,王立华,殷晨曦.
大气重污染预警区域联防联控协作体系构建——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2):38-44.
被引量:20
2
张文艳,曹金静,陈伟来.
治理大气污染的具体措施设计与实现[J]
.科技资讯,2018,16(11):114-1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谢玉晶,薛俭.
大气污染区域协同治理激励模型与监管政策——基于多元主体利益视角[J]
.政府管制评论,2021(2):50-78.
2
汤茂林.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00,19(1):70-79.
被引量:226
3
曾勇.
深莞惠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在跨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
.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2(6):11-12.
4
孙静,马海涛,王红梅.
财政分权、政策协同与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基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群面板数据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9,0(8):154-165.
被引量:59
5
于津川.
北京市的大气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环保产业,2019,0(9):41-43.
被引量:1
6
胡京南,柴发合,段菁春,易鹏,褚旸晰,谢德援.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PM2.5爆发式增长成因与应急管控对策[J]
.环境科学研究,2019,32(10):1704-1712.
被引量:51
7
周银芳.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管理的合作机制与政策讨论[J]
.化工管理,2019(30):57-58.
8
吴蒙.
我国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绩效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J]
.环境经济研究,2019,4(3):127-141.
被引量:7
9
李牧耘,张伟,胡溪,姜玲,蒋洪强.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历程、特征与路径[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4):97-103.
被引量:17
10
郝明军,阚言强,董鑫.
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9):106-107.
被引量:8
1
高雄伟.
浅析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4,0(43):185-185.
被引量:1
2
温丽云.
我国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5):144-144.
3
波利.,GA,李胜功.
荒漠动植物群落类型与演化过程概览[J]
.世界沙漠研究,1994(2):19-23.
4
徐康富.
区域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讨论[J]
.大气环境,1990,5(6):5-9.
5
李丽萍.
浅谈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的现状及有效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7):136-136.
被引量:4
6
李延海,蔡晓楼.
森林资源保护措施探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3):247-247.
被引量:1
7
杜燃利.
试论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27-27.
被引量:3
8
袁启明,关健.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浅析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J]
.化工管理,2014(33):33-33.
9
张霞.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
.河北工业科技,2008,25(3):186-189.
被引量:11
10
芦海涛.
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1):121-121.
被引量:3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