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对策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叶是普洱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几年,受国际市场及地方产业体系影响,普洱茶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何合理利用自身优势、现阶段产业发展的机遇规避产业发展中的危机、弥补产业链中的不足对普洱市茶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普洱市茶产业内部环境中的优势和劣势,就现阶段外部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可行的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对策。
作者
岳德琼
周禹辰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广校思茅区分校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普洱中心支公司
出处
《云南农业》
2015年第10期45-47,共3页
Yunnan Agriculture
关键词
普洱市茶产业
发展
优势和劣势
品牌
市场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段锦纯.
浅析普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J]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3):59-60.
被引量:2
2
吕国利,陈珲.
古茶树资源应受到保护[J]
.农业考古,2001(2):295-301.
被引量:5
3
曹胜红.杜旋.普洱市茶产业规划课题研究报告[R].北京金必德研究院,2009.
4
王湘琪.
普洱茶产业链发展探讨[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18-20.
被引量:8
5
李小平.普洱市政府工作报告[R].普洱:普洱市人民政府.2010.
6
熊昌云,彭远菊.
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
.茶叶,2007,33(3):165-168.
被引量:8
7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
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3):36-41.
被引量:87
8
马丽芳.
普洱茶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J]
.创造,2003,11(5):28-29.
被引量:4
9
黄毅.
促进云南普洱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策的探讨[J]
.中国茶叶,2007,29(3):4-5.
被引量:10
10
苏潇,周申.
金融危机背景下普洱茶出口发展情况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0(2):126-131.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66
1
吕永康,黄丽萍,彭绿春.
普洱茶综论[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25-126.
被引量:5
2
钟亚玲.
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展“普洱茶”特色支柱产业[J]
.创造,2000,8(8):30-31.
被引量:4
3
赵建东.
安徽省茶叶产业链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345-346.
被引量:5
4
邓时海.
越陈越香——普洱茶高品味的探讨[J]
.农业考古,1993(4):89-94.
被引量:1
5
何仕华.
邦崴千年古茶树的科研价值及其对我国古茶树保护利用之我见[J]
.农业考古,1993(4):98-101.
被引量:1
6
李祝舜,王海云.
茶文化与旅游[J]
.农业考古,1997(4):17-20.
被引量:6
7
曾云荣.
独具魅力的云南普洱茶[J]
.茶叶,2004,30(4):237-239.
被引量:12
8
徐永成.
长三角打造茶文化中心[J]
.茶叶,2005,31(1):58-59.
被引量:4
9
丁勇.
试析茶叶的市场特性与营销策略[J]
.中国茶叶,2005,27(2):10-12.
被引量:22
10
胡贤春,高旭晖.
茶树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05,27(2):70-7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30
1
吕永康,黄丽萍,彭绿春.
普洱茶综论[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125-126.
被引量:5
2
陈保,姜东华,罗正刚,张怀志.
HACCP体系在普洱茶加工中的应用[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448-452.
被引量:1
3
董艳梅.
普洱茶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3):82-83.
被引量:5
4
熊昌云,彭远菊.
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J]
.茶叶,2007,33(3):165-168.
被引量:8
5
熊昌云,彭远菊.
浅谈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
.热带农业科技,2007,30(3):18-21.
被引量:2
6
朱兴正.
云南茶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08-209.
被引量:2
7
项文广.
浅谈仙居茶叶产业发展与对策[J]
.茶叶,2008,34(1):53-55.
8
项文广.
试论仙居茶产业发展对策[J]
.蚕桑茶叶通讯,2008(1):32-33.
被引量:1
9
陈文品,胡皓鸣,刘刚,刘勤晋,周红杰.
三种类型普洱茶风味品质比较分析研究[J]
.中国茶叶,2008,30(11):4-6.
被引量:5
10
邱海蓉,冯中朝.
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271-274.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2
1
魏学萍.
推进镇沅县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的思考[J]
.云南农业,2015(11):59-61.
被引量:1
2
罗亚昆.
论普洱市做强茶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的对策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8(8):62-6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刘裔.
镇沅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云南农业,2019,0(7):25-2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孟玲.
镇沅县“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公共区域品牌建设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262-263.
被引量:2
1
尚丽芬.
克东县农业生产发展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71-371.
2
何循宏,徐立华,杨长琴,李国锋,杨德银.
影响我国棉花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及技术对策[J]
.江苏农业科学,2003,31(6):5-7.
被引量:7
3
吴园,王妍.
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发展形势及策略[J]
.农业展望,2016,12(9):40-43.
被引量:1
4
陈团伟,康彬彬,陈绍军,林玉珍.
福建省花生加工产业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4):290-293.
被引量:20
5
李爱宗.
打造“中国薯都”问题探析[J]
.甘肃农业,2014(19):11-13.
6
余霜,李光,邱玥,陈庆富.
紫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177-178.
被引量:9
7
杨李娟.
柑橘高效栽培技术的初探[J]
.新农村(黑龙江),2012(4):116-116.
8
李艳华,孙树春,金剑,王光华,潘相文,邸桂俐.
大豆群体内部环境与光合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1):7-9.
被引量:2
9
王斌,杨永春,李龙,张凯,吴军,宋海江,牛怀荣,王利芬,李延瑞.
不同绿肥作物对延安南部矮化苹果园土壤的改良效果[J]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1):1643-1645.
被引量:10
10
叶华仙.
浅谈丘陵区推行农机化发展的对策[J]
.现代园艺,2012,35(6):34-34.
云南农业
201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