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牛养殖数量世界排名第三,但牛及牛产品出口很少,牛病防控水平低是主要原因之一。参与国际竞争首先受限的是OIE规定必须通报疫病的防疫水平,任一规定疫病的流行都可能是禁止国际贸易的唯一理由,由此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发达国家牛病控制水平高,根除或控制了OIE规定的主要病种,因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优势地位,并以此作为动物福利相关的"绿色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名录不仅是本国疫病防控的指南,也是出入境口岸检疫的指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国内疫病防控水平低不仅可能失去国际市场,而且可能导致失去国内市场。国内重大疫病防控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活牛跨区域调运的防疫机制不健全,财政支持保障制度不完善,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起步晚,防控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重点优先与统筹兼顾处理不当等。因此,牛病防控水平是我国牛业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只有提升牛病防控水平才能使我国牛业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走向邻国、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出处
《中国奶牛》
2015年第14期7-13,共7页
China Dairy Cattle
基金
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38)
宁夏(科学技术厅)重大科技专项(2012ZDN0903)
作者简介
陈颖钰(1983-)。女,副教授,从事兽医传染病防控研究。
通讯作者:郭爱珍(1965-),女,教授,博导,从事兽医传染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