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存在”到“生存”——以祁克果生存思想的形成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被称作"存在主义之父"的祁克果关注的实际上更多是"个体的人的生存"这一基本问题,而并非由他肇始的存在主义思潮中纷繁不一的各种"存在"问题。从西方哲学史上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出发,通过梳理祁克果对施莱尔马赫和黑格尔关于"存在"和"生存"等概念的扬弃,找出祁克果生存思想形成的根源。
作者 易柳婷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9,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祁克果 存在 生存
作者简介 易柳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武汉43007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Ricoeur, Paul: Philosophy after Kierkegaard, in Ki- erkegaard: A Critical Reader, edited by Jonathan Ree and Jane Chamberlai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8, p. 10, pp. 22 -23.
  • 2[美]考夫曼.《存在主义》,陈鼓应、孟祥森、刘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1页.
  • 3谢文郁:《自由与生存: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观追踪》,张秀华、王天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4、265. 3页.
  • 4Kierkegaard, S. A. : 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pt to the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Translated by David F. Swenson and Walter Lowri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 ty Press, 1944, p. 33, p. 119, p. 352, p. 126, p. 354.
  • 5Hannay, Alastair. Kierkegaard. London: Rouledge & Kegan Paul, 1982, p. 17.
  • 6[丹]祁克果.《或此或彼:上卷》,阎嘉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 7Kierkegaard, S. A. :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or a Frag- ment of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David F. Swenson and revised by Howard V. Hon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 sity Press, 1967, p. 17.
  • 8Weston, Michael: Kierkegaard and Modern Continent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 ledge, 1994, p. 9.
  • 9张志伟.21世纪哲学能做什么?[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6):1-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4

  • 1M·K·穆尼茨.当代分析哲学[M].吴牟人,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8.
  • 2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3纳尔逊·古德曼.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M].姬志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 4斯宾诺莎.伦理学:第五部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57.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