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行政研究中的理论预设及其限度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and Limitation in the Research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公共行政理论预设作为公共行政的"元理论",在学科定位、价值取向、概念选择、研究方法、议题范围等方面规约并引导着公共行政。它既满足着学科的要求也表达着研究主体的个人取向,从而显示出其工具性特征。公共行政研究中的理论预设不论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还是作为公共行政学术共同体的基础,又或者作为理论革新的标准都存在着自身的限度。然而,公共行政研究者对理论预设的使用仍处于不自觉阶段,对理论预设的意义限度缺乏省思。被悬置的理论预设亟待批判性的反思。 As the ‘meta- theory'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presupposi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statutes and guides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cluding the discipline orientation,the value orientation,the concept selection,the research technique and the issue range. The meta- theory satisfies the demand of subject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 ori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subject,which shows its instrumental characteristics. Nevertheless limitation exists in the presuppositio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s a research method,a basic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cademic community and a standard of the theory renovation. The fact is that nowadays the researchers are mostly lack of an introspection while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This suspended problem needs to be critically reflected.
作者 朱国伟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65,共8页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3YJC810028)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ZZ023)
关键词 公共行政 理论预设 悬置 限度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suspension limit
作者简介 朱国伟,管理学博士,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理论。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8

  • 1[奥地利]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 2[英]贝弗里奇:《科学研究的艺术》,陈捷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 3[美]达德利·夏佩尔:《理由与求知》,诸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 4傅德田,盛瑾.理论预设——伦理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1(3):97-101. 被引量:1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6[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44页.
  • 7[英]克里斯托弗·胡德:《国家的艺术》,彭勃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8[美]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孙柏英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1页.
  • 9[美]戴维·罗森布罗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10[美]戴维·约翰·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吴琼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9

  • 1卡尔·皮尔逊.《科学的规范》[M].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 2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页.
  • 3亚里士多德 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11页.
  • 5摩尔 长河译.《伦理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7、8、10、11、124.
  • 6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 7摩尔得出的伦理学第一结论:"有一个单纯的、不能下定义的、不能分析的思想对象,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参照它来下定义."(《伦理学原理》,长河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页)
  • 8[11]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上册,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8、249页.
  • 9萨特:《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8页.

共引文献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