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校园欺凌现象的教育反思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些年来,媒体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增多,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说明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是实际存在的,而且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它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和伤害是极大的,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应有作为和责任。
作者
王德伟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9期18-19,共2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校园欺凌
教育策略
学校管理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作者简介
王德伟/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学原理、道德教育研究(大连116029)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1
1
刘天娥,龚伦军.
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9(4):80-83.
被引量:65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琼,姜洋.
校园欺凌现象及其防治策略[J]
.甘肃教育,2009(5):9-10.
被引量:23
2
于珍.
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J]
.现代教育论丛,2008(3):47-51.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64
1
余雅风.
明晰主体职责,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9(1):54-65.
2
贾常遥,王全安.
中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8):130-131.
3
骆嘉佳.
父母家庭教养方式对校园欺凌的影响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山东青年,2019,0(12):194-197.
4
徐蕾.
刍议职高女生校园欺凌现象[J]
.职教通讯,2015(17):62-63.
被引量:4
5
李爱.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1):66-68.
被引量:59
6
李爱.
解析当前初中生校园欺凌行为[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8):75-77.
被引量:5
7
李婉楠.
校园欺凌现象的犯罪学评价及预防路径[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15-19.
被引量:16
8
崔宝琛.
青少年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比较分析——兼论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欺凌行为的可行路径[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33(3):50-56.
被引量:3
9
肖君宜.
大学生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197-198.
被引量:3
10
陈红.
发达国家校园欺凌的应对及其启示[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0(6):56-5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2
1
张圆圆.
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预防措施探析[J]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26(4):16-19.
被引量:1
2
张梅.
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1):39-44.
被引量:23
3
张文新.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J]
.心理学报,2002,34(4):387-394.
被引量:242
4
刘永芳,李海垒,田歆.
学校欺负对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J]
.教育科学研究,2005(1):26-29.
被引量:3
5
李春玲.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
.社会学研究,2005(2):74-102.
被引量:547
6
胡俊青,沈雄杰.
论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3):162-164.
被引量:5
7
刘晓梅.
以复和措施处理校园欺凌问题[J]
.青年研究,2007(7):25-31.
被引量:22
8
孙玮.
“我们是谁”:大众媒介对于新社会运动的集体认同感建构——厦门PX项目事件大众媒介报道的个案研究[J]
.新闻大学,2007(3):140-148.
被引量:297
9
师保国,雷雳.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0):23-27.
被引量:40
10
林瑞青.
青少年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3):58-62.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1
1
李春慧.
我国校园欺凌行为研究综述[J]
.教育参考,2017(4):15-23.
被引量:4
2
刘华锦.
中小学校园欺凌:危害、原因与对策[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9):37-43.
被引量:15
3
谢雪雁.
论学校教育在防治校园暴力中的作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1):171-173.
被引量:1
4
吴芃,夏娟,唐富荣,闫芮,杨忍忍,吕冰慧,高俊岭,余金明.
上海市金山区青少年受欺凌状况及与心理行为问题的关联[J]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4):608-611.
被引量:18
5
李泽宇.
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事先预防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5):253-254.
被引量:6
6
段松,司汉武.
关于校园霸凌现象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4):182-183.
被引量:2
7
孙晓雪.
谁更有可能受到欺凌:穷孩子还是富孩子——家庭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基础教育,2020,17(1):26-33.
被引量:8
8
沈祖仁,张勇,王姣.
90后群体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原因及其影响的横断面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9):90-94.
被引量:1
9
汲安庆,杨诗怡.
校园欺凌现象中家长角色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正——基于自我心像(self-image)分析的视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3):104-116.
被引量:1
10
车海琪.
校园欺凌事件中“让旁观者不再旁观”之策略[J]
.中国民族教育,2023(10):52-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王登武.
农村寄宿制中学加强法制教育预防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J]
.新智慧,2021(5):1-2.
被引量:1
2
许颖,石惠妹,兰泽波,林丽华.
校园被欺凌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月刊,2024(21):97-100.
被引量:2
3
宗信达,汪枭.
工具性攻击在不同攻击方式与攻击获利任务难度下的差异研究[J]
.心理月刊,2024(13):13-16.
4
高深.
社会正义、体育与霸凌的立场陈述:一个比喻的体育社会学观点[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0(3):121-124.
被引量:1
5
姜新平,刘汶.
检察机关参与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1):83-85.
6
陈丽丽.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成因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117-118.
被引量:2
7
赵文萍,尧新瑜.
留守初中生校园欺凌的特征、心因与预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8(12):73-76.
被引量:7
8
马雪玉,王凌霞,张恒泽.
教育感化视角的校园欺凌治理[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7,0(7):87-88.
被引量:2
9
王峥峥.
中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现状调研——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2017(12):514-514.
10
罗惠珍.
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在学校教育中的几点思考[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7):219-220.
1
张萧萧.
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
.林区教学,2017,0(4):109-111.
被引量:1
2
徐媛贞.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1):00152-00152.
3
许明.
英国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及其解决对策[J]
.青年研究,2008(1):44-48.
被引量:68
4
袁树成.
浅谈校园欺凌现象的整治[J]
.宁夏人大,2016,0(11):55-55.
5
英国中小学的校园欺凌现象[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2):95-95.
6
校园暴力令多国如临大敌[J]
.新华月报,2015,0(14):32-33.
7
胡婷婷.
从“八荣八耻”说师德建设[J]
.林区教学,2006(12):3-4.
8
白玉萍.
社交媒体对校园欺凌的影响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7):16-18.
被引量:2
9
抗击“非典” 学校应有作为[J]
.湖北教育,2003(11):1-1.
10
李琼,姜洋.
校园欺凌现象及其防治策略[J]
.甘肃教育,2009(5):9-10.
被引量:23
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