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健康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并逐步实现健康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应该是社会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本文以健康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对转移剩余劳动力具有影响的因素,进而提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策略。
作者
李志
机构地区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健康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1
杜静,杨林娟.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391-4393.
被引量:6
2
段晓臻.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J]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5):31-33.
被引量:6
3
樊兴丽,布海东.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154-156.
被引量:4
4
朱亚东,杨宁生.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5-9.
被引量:4
5
高田田.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瓶颈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8):102-10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韩俊.
我国农户兼业化问题探析[J]
.经济研究,1988,23(4):38-42.
被引量:29
2
李君,曾中文,宋峥嵘.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J]
.消费导刊,2008,0(1):41-42.
被引量:5
3
蔡昉.
中国城市限制外地民工就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0(4):1-10.
被引量:139
4
韩康.
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的困境——论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逆向趋势[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3):24-27.
被引量:11
5
王全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8-210.
被引量:4
6
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
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现代农业科技,2006(10S):190-191.
被引量:5
7
崔丹.
甘肃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5):5-8.
被引量:2
8
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1):1-6.
被引量:17
9
胡金谊.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140-142.
被引量:7
10
《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2001-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共引文献
17
1
盛见.
中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测算及其转移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9):116-117.
2
刘华.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239-240.
被引量:1
3
郭志仪,马晋武.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探索:基于富平学校的调查[J]
.西北人口,2013,34(4):49-54.
被引量:3
4
朱亚东,杨宁生.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5-9.
被引量:4
5
李凡,张亚卿.
秦皇岛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城市就业矛盾问题探析[J]
.网友世界,2014,0(21):103-103.
6
高尚昆,吕云涛.
青岛市新型城镇化SWOT分析及其推进路径[J]
.山东农业科学,2015,47(6):153-156.
被引量:1
7
王伟.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5,17(6):177-181.
被引量:3
8
闫佳宁,陈明华.
城镇化进程中江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
.老区建设,2016(8):22-24.
9
孟淑珍.
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街道经济发展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7(4):4-5.
被引量:1
10
王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8):138-1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张连业,杜跃平,张爱婷,董国强.
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转移的调查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28(3):47-51.
被引量:15
2
王传军,高启达.
浅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4):354-355.
被引量:10
3
裘会.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82-82.
被引量:2
4
李丹.
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提升与就业途径——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J]
.闽江学院学报,2008,29(4):49-53.
被引量:9
5
张鹏辉,王政嘉,刘亭.
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分析及就业途径创新探讨[J]
.职业时空,2012,8(4):128-128.
被引量:1
6
何静,张婷,李艳.
“综改”背景下山西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
.经济师,2014(1):59-62.
被引量:3
7
渠立权,邵远征,舒帮荣.
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可行性评价方法和规划体系[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89-94.
被引量:8
8
焦自伟,戴家武,王秀清.
当前我国农业困境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基于农业功能视角[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2):60-65.
被引量:13
9
任春.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现状、成因与转移途径[J]
.北京市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5(3):24-26.
被引量:5
10
田苑.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途径探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14(4):11-1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李义伦.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2):139-145.
被引量:15
2
文|毕既海.
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指导的建议[J]
.经济视野,2018,0(2):79-79.
3
刘绍吉.
山地农村扶贫实践及建议[J]
.人民论坛,2015(A12):158-1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张洁瑕,陈佑启,冯建中,朱禎安,赵军.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农业人口预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254-262.
被引量:2
2
王麓淙,刘金林,马静,戴静超.
语言扶贫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推广普通话的证据[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2):230-253.
被引量:6
3
吴倩.
安徽省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6):104-109.
被引量:11
4
刘光荣.
旅游民宿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机制——一项多案例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35(9):97-105.
被引量:5
5
黄承俊,王大鹏,杨日桓,王会东,张鹏.
一种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分析[J]
.现代畜牧兽医,2017(12):46-49.
被引量:1
6
胡霄.
城镇化背景下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J]
.中国集体经济,2018,0(13):11-12.
被引量:4
7
孙小宇,郑逸芳,黄晓俐,许佳贤.
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外出从业经历与农地流转行为视角[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62-67.
被引量:8
8
梁爽,吴文恒,强彦红,鲁大铭.
西北地区小城镇居民生计脆弱性及其影响因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74-80.
被引量:2
9
张令娟.
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2019(18):50-53.
被引量:12
10
杨琨,刘鹏飞.
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生计方式对生计资本变化的响应——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69-277.
被引量:6
1
陆大道.
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J]
.今日国土,2007(12):12-13.
2
段进军.
健康城镇化是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J]
.改革,2009(5):124-130.
被引量:9
3
李兵弟.
坚定不移! 健康城镇化与扎实新农村建设[J]
.中国建设信息,2009(9):52-53.
被引量:1
4
柯新利,祁凌云,黄翔.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20-26.
被引量:8
5
李洪淼.
建立适应农垦系统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以黑龙江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6):200-201.
6
丛双凤.
关于新时期农村经济城镇化的探讨[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4):95-95.
7
潘凤玉,闫弘文,张雅芹.
城镇化水平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193-196.
被引量:4
8
廖礼华.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探析[J]
.才智,2011,0(2):286-287.
被引量:3
9
陈萍.
英美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2):280-280.
10
毛妍婷.
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农业与技术,2014,34(12):229-229.
被引量:1
农业经济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