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辽宁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工作现状,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给出了加快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对策建议。
作者
胡丹
机构地区
辽宁省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164-165,共2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造林
问题
对策建议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作者简介
胡丹(1983-),男,湖北十堰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公益林管理及造林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吴会平.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3):42-44.
被引量:29
2
苏文锷.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概述.林业科技通讯,1987,(7):1-4.
3
张清,高大鹏,李劲松.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综述[J]
.防护林科技,2013,26(6):93-94.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张文才,黄玉芹.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试验[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29(S1):80-81.
被引量:7
2
刘晓霞,董胜君,刘伯超,白雪峰.
大连开发区春季抗旱造林技术[J]
.防护林科技,2005,18(1):91-92.
被引量:2
3
王华田,张光灿,刘霞.
论黄土丘陵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J]
.世界林业研究,2001,14(5):74-78.
被引量:34
4
徐保国,马姝红,马彦琳,苏路生.
安阳西部山区综合抗旱造林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2):73-74.
被引量:2
5
管秀娟,武继承.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
.河南农业科学,2007,36(7):13-17.
被引量:28
6
张晓珊,于曙明,龙秀琴,周红,杨承荣.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1):30-32.
被引量:9
7
赫琳.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关键性技术[J]
.内蒙古林业,2009(4):14-14.
被引量:4
8
巨换梅.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
.太原科技,2010(2):78-79.
9
郑洪韬,焦宪辉.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J]
.北方经贸,2010(5):26-27.
被引量:3
10
刘宏琴.
抗旱造林技术措施[J]
.内蒙古林业,2010(5):17-1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5
1
蔺伟.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解析[J]
.农家参谋,2019,0(22):140-140.
被引量:2
2
安永林.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
.产业科技创新,2019(21):40-41.
3
王晗生.
提高人工植被培育中土壤抗旱性的综合措施[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41-47.
被引量:6
4
田志强,张静.
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15-216.
被引量:2
5
高凤荣.
干旱地区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J]
.现代园艺,2012,35(14):181-181.
被引量:1
6
杨廷兰.
固原市原州区抗旱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3(9):186-186.
被引量:2
7
陈正环.
永靖县荒山抗旱造林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4):89-90.
被引量:2
8
刘智,王亚昇,王纯玉,万浩宇,高海燕,张连友.
陕北风沙区铁路防护林覆盖抗旱造林试验[J]
.陕西林业科技,2013,37(4):8-10.
被引量:1
9
王力刚,李峰,高野,王韡烨.
半干旱区石质荒山掘壕整地造林效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13,26(12):13-16.
被引量:1
10
杨彩霞.
宁南山区抗旱造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80-1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5
1
邹士钊,陈畅,曾全超,屈玉和,韩庆忠,谭小宇,谭文峰,汪明霞.
秭归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S01):223-231.
被引量:5
2
郭树平.
黑龙江省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发展前景及新品种资源[J]
.林业科技,2004,29(5):13-14.
被引量:14
3
刘艳明.
吉林省山葡萄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62-63.
被引量:7
4
张明华,杨清福,张佳宁.
村屯绿化的问题与对策[J]
.国土绿化,2006(8):12-12.
被引量:4
5
方升佐.
中国杨树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0):2308-2316.
被引量:165
6
高峻崇.
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防护林效益估算的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2):12-19.
被引量:3
7
季蒙.
内蒙古人工林建设历程及发展对策[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2):36-42.
被引量:8
8
陈火春,陈金海.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政策措施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0,23(6):47-48.
被引量:3
9
蒋春廷,王兴亚.
辽宁省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12):167-168.
被引量:3
10
仇旭,张婷,王柏莉,仇昕昕.
吉林省河流水质污染分析及对策研究[J]
.工程勘察,2011,39(8):65-6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郭树平.
东北地方林业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战略[J]
.防护林科技,2017,30(7):1-4.
被引量:1
2
包海峰.
论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及树种选择[J]
.农业与技术,2018,38(12):187-187.
被引量:1
3
刘源森.
辽宁省村屯绿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园艺与种苗,2018,38(6):49-51.
被引量:2
4
苏一萍.
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22(6):60-61.
被引量:1
5
周高峪,王松,李源,辜忠春,戴薛,王晓荣,李冰冰.
秭归县造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湖北林业科技,2024,53(2):71-7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盛胜华.
半干旱地区城市沟渠生态改造实践[J]
.绿色建筑,2023,15(4):57-59.
2
肖明权.
浅谈基层林业单位绿化环境建设——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那丽分场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61-61.
3
王韦舒.
辽宁省村庄绿化调查技术探讨[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2):81-81.
被引量:2
4
冉辉.
城郊大环境造林绿化与树种选择研究[J]
.新农民,2021(14):94-94.
5
佟丽文.
北票市林地落界工作中地块调出林地管理范围方法初探[J]
.辽宁林业科技,2024(1):62-65.
6
翁品荣.
福建海岛造林绿化探析——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2024,44(4):42-46.
1
刘晓伟.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5,36(12):20-21.
被引量:1
2
张清,高大鹏,李劲松.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综述[J]
.防护林科技,2013,26(6):93-94.
被引量:19
3
武玉维.
提高山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技术[J]
.山西林业,2007(6):21-22.
被引量:1
4
衡理.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树草种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6,37(6):48-53.
被引量:4
5
魏洁.
从生态学角度谈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关键技术措施[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1995,18(2):4-8.
被引量:1
6
张翠叶.
西藏“一江两河”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林种和树种的选择[J]
.西藏科技,2005(2):47-48.
被引量:2
7
陈玉福,苗露.
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两率”问题的措施[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6):39-40.
8
叶翕林,郝韶福.
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综述[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0).
被引量:3
9
刘凯,曹昌楷,王守强,朱子政,王博.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J]
.四川林业科技,2015,36(4):59-64.
被引量:12
10
孟好军,潘爱华,姜梅.
干旱山地祁连圆柏的营造技术[J]
.甘肃科技,2004,20(11):182-182.
被引量:9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