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身份危机背景下微信的盛行原因探究——一个符号学解读 被引量:3

On the Reasons of Wechat's Prevalence in the Context of Identity Cri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自2011年问世至今,微信作为用户增速最快的手机应用,已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社交应用之一。互联网为人们的身份选择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因此由于人们身份的过于复杂多变而导致身份危机的产生,使得自我的确立遭遇危机。而微信的出现和盛行缩小了人性中向上或向下变异的趋势,使得当代社会人的身份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和掌控,从而成为人们缓解网络时代身份危机的一种有效方式。 Wechat, initiated from 2011,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mobile APP and owns the rapist growth rate of users. Adopting the theory of the se- miotic self, this thesis endeavors to figure out the root reasons of Wechat' s prevalence from a user' s perspective. It is found that the usage of Weehat nar- rows the tendency of self' s vertical variation, which makes the identity consciousness of users more stable and provides users an effective way to escape from the identity crisis generated by network.
作者 薛晨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微信 文本身份 身份危机 自我还原 Wechat textual identity identity crisis self reduction
作者简介 薛晨(1988-),女,山西太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符号学与传媒学研究所驻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传播学与符号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15

  • 1蔡雯,戴佳.议程设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与麦库姆斯教授的对话[J].国际新闻界,2006,28(2):14-19. 被引量:68
  • 2[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4喻国明,欧弧,张佰明,等.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 5严泽胜.穿越“我思”的幻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 6[英]科林·戴维斯.列维纳斯[M]·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 7[捷]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M].洪涛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 8晋雅芬,赵新乐.2011-2012年媒体微博运维白皮书解读[EB/OL].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www. chinaxwcb, eom/2012 - 12/04/content 259015. htm.
  • 9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10丁帆;王世诚.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6.

共引文献35

同被引文献53

  • 1赵毅衡.意义的意义之意义:论符号学与现象学的结合部[J].学习与探索,2015(1):121-129. 被引量:17
  • 2刘佳.微信警示公众账号:去营销回归沟通本质[DB/OL].第一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60749.html.2013-06-06.
  • 3Vin.繁花落后,微信的未来在哪里[DB/OL].钛媒体,http//www.tmtpost.com/96351.html.2014-03-02.
  • 4彼得里利,苏珊,蓬齐奥,奥古斯托(2015).打开边界的符号学(王永祥,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 5锻炼(2015).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符号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6李玮(2015).新闻符号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7皮尔斯,查尔斯,李斯卡,詹姆斯(2014).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8乔琦.形式动力:新诗论争的符号学考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9瑞安,玛丽(2015).故事的变身(张新军,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 10塔拉斯蒂,埃罗(2015).音乐符号(陆正兰,译).北京:译林出版社.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