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深圳市建立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深圳市所遇到的气象灾害开展综合风险分析,探讨气象灾害对社会广度、深度影响,从而得出深圳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建立深圳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的相关建议:1)建立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2)深化综合防御预案;3)建立政府、企业和公众有效参与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联动体系。
作者
吴亚玲
孙石阳
刘淑琼
机构地区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
深圳市减灾学会
出处
《广东气象》
2015年第1期44-46,51,共4页
Guangdong Meteorology
关键词
应用气象
城市环境
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深圳市
分类号
P4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作者简介
吴亚玲(1980年生),女,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防灾减灾应用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315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6
1
卢璐,丁丁,邓红兵,严岩.
气候变化:风险评价与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参考,2012(20):19-22.
被引量:1
2
吴浩军,邹兵.
城市转型期的城市总体规划策略--以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为例[J]
.规划师,2010,26(3):37-41.
被引量:13
3
陈思源.
城市灾害风险与中国城市减灾战略[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1):110-114.
被引量:8
4
翟盘茂,刘静.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防灾减灾[J]
.中国工程科学,2012,14(9):55-63.
被引量:169
5
吴健生,王仰麟,南凌,李正国,李莉.
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J]
.自然灾害学报,2004,13(2):39-45.
被引量:21
6
杨娟,王龙,徐刚.
重庆市综合灾害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
.地球与环境,2014,42(2):252-259.
被引量:12
7
王绍玉,金书淼.
将灾害风险威胁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机遇——2010年达沃斯国际灾害风险大会[J]
.城市与减灾,2010(4):46-47.
被引量:3
8
孙石阳.思考极端天气过程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中的纽带作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24-29.
9
刘俭.
城市灾害中城市防灾减灾的思考[J]
.科技资讯,2009,7(23):113-114.
被引量:1
10
林捷,崔秋文.
灾害风险科学与灾害易损性研究实践[J]
.国际地震动态,2010,31(9):33-3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7
1
殷剑敏,辜晓青,林春.
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30-33.
被引量:26
2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J]
.地理学报,2003,58(z1):1-10.
被引量:902
3
翟盘茂,邹旭恺.
1951-2003年中国气温和降水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1(1):16-18.
被引量:227
4
宋连春,张强,孙国武,赵建华,郑泳宜.
全球变暖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
.干旱气象,2004,22(2):69-75.
被引量:26
5
罗生洲.
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青海气象,2004(3):33-39.
被引量:4
6
施雅风,姜彤,苏布达,陈家其,秦年秀.
1840年以来长江大洪水演变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探[J]
.湖泊科学,2004,16(4):289-297.
被引量:83
7
严中伟,杨赤.
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3):267-272.
被引量:276
8
赵阿兴,马宗晋.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1993,2(3):1-7.
被引量:210
9
孙国武.
我国西北地区水的问题综述[J]
.干旱气象,2004,22(4):76-81.
被引量:16
10
杜兴信,李博.
陕西关中地区城市灾害评价[J]
.灾害学,1994,9(3):46-5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315
1
郑美霞,刘玲.
2011-2020年江西省自然灾害灾情时空特征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22,31(2):233-241.
被引量:13
2
薛文华,高宇星,高振翔,李佳,鲁渊平.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监管体系研究[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11):56-64.
3
徐怀礼.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灾害脆弱性及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01):17-20.
被引量:2
4
成勤,王清龙,罗剑琴,肖湛臻,张丽,陈鲜艳.
宜昌湿地群高影响天气特征及影响度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2,53(S01):17-25.
被引量:1
5
郑治斌,邓艳君,黄永平.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江汉湖群湿地生态的影响研究[J]
.人民长江,2021,52(S02):45-51.
被引量:6
6
李艳,马百胜,杨宣,张金玉.
中国大陆夏季高温热浪事件的特征及两类El Ni?o事件对其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6):711-720.
被引量:5
7
冯起,常宗强,席海洋,苏永红,温小虎,朱猛,张举涛,张成琦.
基于碳氮循环的中蒙荒漠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22,37(11):1101-1114.
被引量:7
8
辛吉武,章国材.
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技术分析[J]
.灾害与防治工程,2006(2):23-27.
被引量:4
9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解决的策略[J]
.科技资讯,2007,5(19).
被引量:1
10
姚海飞,刘建金,龙哲.
城市运行中防灾减灾的应急管理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4):51-5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55
1
熊忠悦.
突发气象灾害事件中透视“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基于A市S社区调研[J]
.理论观察,2023(4):108-111.
被引量:1
2
兰红平,魏晓琳,李程.
研究论文$专题 城市气象[J]
.气象科技进展,2013,3(6):19-26.
被引量:6
3
辛吉武,许向春,陈明.
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模式及防御机制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S2):276-283.
被引量:10
4
郭进修,李泽椿.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
.灾害学,2005,20(4):106-110.
被引量:61
5
贺新强.
一次强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分析[J]
.广东气象,2005,27(4):23-25.
被引量:24
6
李永,许学军,刘鹃.
当前我国巨灾经济损失补偿机制的探讨[J]
.灾害学,2007,22(1):121-124.
被引量:23
7
王明洁,张小丽,朱小雅,陈元昭.
1953—2005年深圳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6):350-355.
被引量:16
8
史培军,李宁,叶谦,董文杰,韩国义,方伟华.
全球环境变化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9,24(4):428-435.
被引量:60
9
王绍玉,唐桂娟.
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依据探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2):33-38.
被引量:27
10
李宁,胡爱军,崔维佳,吴吉东,孟志强,温玉婷.
风险管理标准化述评[J]
.灾害学,2009,24(2):110-115.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5
1
童华君,杨苏勤,陈林.
2016年泉州一次致涝暴雨过程的分析[J]
.广东气象,2016,38(6):51-54.
被引量:5
2
周炳辉,徐峰.
遂溪县台风灾害风险管理探析[J]
.广东气象,2016,38(6):59-63.
被引量:1
3
何鑫,屈访.
云浮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建设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7,0(9):155-156.
被引量:1
4
林晓玲,周佐欢,蔡然,饶华炎,郭宏博,陈训来,吴启星.
用户画像在智慧公众气象服务场景中的应用[J]
.广东气象,2024,46(2):62-65.
被引量:1
5
刘淑琼,杨彦,孙石阳.
极端天气频发下社区气象灾害防御实践与思考[J]
.广东气象,2024,46(4):77-80.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小梅,杜清运,彭瑞.
浙江省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
.地理空间信息,2018,16(8):12-14.
被引量:12
2
黄元森,高诗妍,林江.
2017年9月一次夏季暴雨天气的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2019,41(1):14-17.
被引量:2
3
汪海恒,张曙,谢文杰.
韶关地区一次致涝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
.广东气象,2020,42(6):30-34.
被引量:3
4
林艺妹,陈志泉.
2019年5月中旬泉州市一次暴雨过程分析[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2):145-146.
5
姜晓岑,莫伟强,尹淑娴.
2017—2019年东莞城区内涝特征及与降雨关系分析[J]
.广东气象,2021,43(1):28-32.
被引量:8
6
杨慧燕,李海燕,赵琴,肖柳斯,张兰,高美谭.
广州市城市内涝特征分析[J]
.广东气象,2021,43(2):5-9.
被引量:8
7
国文哲,韩建广,钱辉,刘姗姗,李月英.
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运行暨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4,14(9):301-304.
8
吴斌,李与广.
佛山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探索[J]
.广东气象,2025,47(4):94-96.
1
徐祥文,黄崇福,胡宝生.
区域地震综合防御体系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其能力估价与对策[J]
.中国地震,1992,8(2):61-72.
被引量:4
2
陈安勇.
阿坝州城镇泥石流及其综合防御体系[J]
.阿坝科技,1991(1):38-40.
3
杜榕桓,康志成,吴积善.
东川泥石流形成发展、运动规律与综合治理示范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0,1(3):73-79.
被引量:7
4
孙馨.
构建信息化测绘保障体系的思考[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6):218-219.
被引量:4
5
杜兴信,王哲,张惠玲,鲁秀玲.
渭河下游洪水、地震灾害综合风险分析与损失评估[J]
.灾害学,1997,12(2):39-43.
被引量:1
6
王兵,王国新.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预报预警部分内容的编写方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9-250.
被引量:3
7
王素娥,朱海利,马延庆,杨云芳,王薇.
咸阳北部塬区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防御效果[J]
.新疆气象,1998,21(4):22-24.
被引量:1
8
姚月伟,黄仕勇,范波芹,叶勇,邵学强.
浙江省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J]
.中国水利,2007(14):65-67.
被引量:2
9
焦惊眉,赵力彬,闫丰隆.
建立我国空间数据框架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思考[J]
.测绘技术装备,2000,2(3):2-3.
10
杨帅,徐云霞.
考虑深度变化的声波曲线标准化及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24):16-18.
广东气象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