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诽谤罪既遂标准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危险犯将刑法保护前移,扩大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范围,原则上只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诽谤罪,由于法院认定危害结果的实际困难,从解释学上解释为危险犯,这与本来的危险犯的趣旨完全不同;通过虚假事实的散布,公然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如果是虚假的事实,符合公然性情形,就应当认为对名誉已经造成了损害。
作者
胡杰
任卓冉
机构地区
江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诽谤罪
危险犯
侵害犯
名誉权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作者简介
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9
1
陈力丹,曹文星.
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
.人民论坛,2011(A12):15-17.
被引量:27
2
[日] 綱野光雄:《刑法要説各論》,成文堂,2009年,第82页.
3
[日] 中山研一:《刑法各論》,成文堂,1985年,第163页.
4
“大判昭和13 ·2·28”,《大审院刑事判例集》,第17卷,第141页.
5
[日] 西田典之:《刑法各論》,弘文堂,2007年,第106页.
6
[日] 井上宜裕:“名誉に对する罪”,[日] 浅田和茂,井田良:《新基本法コンメンタ一ル(刑法)》,日本评論社,2012年,第505页.
7
[日] 内田文昭:《刑法各論》,青林害院,1997年,第222页.
8
[日] 曽根威彦:《刑法各論》,弘文堂,2008年,第89页.
9
[日] 平川宗信:《刑法各論》,有斐阁,1995年,第227页.
共引文献
27
1
刘丹丹.
从微博问政谈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创新[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50-153.
被引量:10
2
唐爱芳.
微博问政功能与建设路径探讨[J]
.理论界,2012(6):160-161.
3
冯伟,王国华,王雅蕾,邓海峰.
官员微博传播与评论者行为:一个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2012,31(8):5-11.
被引量:18
4
张宁,郑雁询,袁丹.
政务微博与政府的传播管理——以广东省三个政务微博为例[J]
.上海管理科学,2012,34(4):101-105.
被引量:5
5
艾丹,李琼.
微博问政的有效利用[J]
.新闻前哨,2012(9):96-97.
6
荆喆.
微博,微薄?威博!——微博问政的弊端与对策分析[J]
.神州,2012(31):31-31.
7
廉雪峰.
微博问政的关键是强化官民互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1):41-41.
8
刘正妙.
国内“微博问政”研究述评[J]
.湖湘论坛,2013,26(2):80-84.
被引量:1
9
陶嘉琦.
“微博问政”问题研究现状述评[J]
.文学教育,2013(5):146-150.
被引量:3
10
冯荣刚,熊小刚.
新媒体语境下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模式的挑战与创新——以政务微博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127-13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41
2
于冲.
网络诽谤刑法处置模式的体系化思考——以网络水军为切入点[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3):45-51.
被引量:31
3
李晓明.
诽谤行为是否构罪不应由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评“网络诽谤”司法解释[J]
.政法论坛,2014,32(1):186-191.
被引量:46
4
劳东燕.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J]
.中外法学,2014,26(1):70-102.
被引量:290
5
张明楷.
网络诽谤的争议问题探究[J]
.中国法学,2015(3):60-79.
被引量:109
6
G.雅各布斯,王世洲.
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J]
.比较法研究,2004,18(1):96-107.
被引量:162
引证文献
1
1
陈文昊.
网络诽谤的既遂标准反思[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2):68-7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丁灵敏,孔凡宇,周兴文.
网络诽谤犯罪“自诉转公诉”的法理评析——以杭州诽谤案为视角[J]
.中国检察官,2021(10):8-14.
被引量:8
1
杨健,王斌,黄建华.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方法、措施及检验标准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154-156.
被引量:21
2
王巳卉.
比较广告的合法性探究以及合法性的判断标准[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7Z):244-244.
3
文立彬.
受贿罪既遂标准探讨[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8):85-86.
4
李平.
认定集体企业的法律标准探讨[J]
.四川审判,2000(3):3-5.
5
党大鹏.
道路交通事故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探讨[J]
.交通企业管理,2006,21(10):45-46.
被引量:1
6
尚绪芝.
全球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标准探讨[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8):1-2.
7
胡芳芬.
判定商标近似的原则及若干标准探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4):286-287.
被引量:2
8
刘颖伸,李佐卫,王海波.
大学生党员培养标准探讨[J]
.价值工程,2014,33(21):314-315.
9
曾建敏.
诉讼离婚标准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08(12).
被引量:1
10
袁高亮,陈庆文.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J]
.陕西检察,2003(4):40-41.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