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粳型实用两系不育系选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我国粳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现状,针对两系不育系选育上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实用性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并结合实际,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
李培德
徐华山
陈胜兵
机构地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安徽绿雨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68-68,70,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水稻
两系不育系
选育
问题
对策
展望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3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429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3
1
王宝和,周长海,白和盛,张永泰.
浅谈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10-311.
被引量:7
2
龙彭年.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发成就和发展策略[J]
.世界农业,2002(8):36-38.
被引量:18
3
何强,蔡义东,徐耀武,陈立云.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杂交水稻,2004,19(1):1-5.
被引量:47
4
杨文清,卢华金,林恭松,阮柏苗.
温州两系不育系选育方法初探[J]
.温州农业科技,2006(3):10-13.
被引量:3
5
潘润森,毛大梅,陈志伟,林荔辉,官华忠,吴建梅,赵季志,周元昌.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实践与思考[J]
.杂交水稻,2005,20(5):6-9.
被引量:45
6
程式华,翟虎渠.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策略[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3):147-150.
被引量:40
7
方国成,熊佑能,曾庆四,李珍连,武晓智,李培德,卢兴桂.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亲子关系与组合选配[J]
.湖北农业科学,2007,46(2):196-199.
被引量:4
8
李培德,方国成,徐华山.
两系杂交粳稻两优2887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4):50-51.
被引量:3
9
邓华凤,何强,舒服,张武汉,杨飞,荆彦辉,东丽,谢辉.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
.杂交水稻,2006,21(1):1-6.
被引量:145
10
邱福林,庄杰云,华泽田,王彦荣,程式华.
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的SSR标记检测[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01-104.
被引量:77
二级参考文献
183
1
祁玉良,郭祯,石守设,鲁伟林,何道君,严德远,余庆春.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0):12-15.
被引量:4
2
李新奇,袁隆平.
水稻低温敏两用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3(1):10-11.
被引量:10
3
黄大军.
云南滇型杂交粳稻育种取得新进展[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23-523.
被引量:9
4
孙宗修,熊振民,闵绍楷,斯华敏.
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的鉴定[J]
.中国水稻科学,1989,3(2):49-55.
被引量:36
5
李成荃,王守海,王德正,罗彦长,张培江,吴爽,杜士云,许传万.
安徽省杂交粳稻研究回顾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4.
被引量:11
6
张桂权,卢永根.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Ⅱ.F_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3):222-228.
被引量:54
7
张桂权,卢永根,刘桂富,杨进昌,张华.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_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6):541-551.
被引量:30
8
杨振玉.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设想与实践[J]
.杂交水稻,1993(1):1-2.
被引量:22
9
周承恕,刘建宾,吴坤永,李湘农.
低温敏核不育系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J]
.杂交水稻,1993(2):15-16.
被引量:61
10
顾铭洪,游艾青,潘学彪.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1):13-21.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429
1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37-241.
被引量:1
2
赵良建,张文龙.
分子标记在水稻不育系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07,1(5):96-98.
被引量:2
3
Jian-hua JIANG,Qi-bing ZHAO,Qiang-ming LIU,Lan CHEN,Fu-long CHEN,Bao-jian QIAO,De-lin HONG.
Mining Applicable Elite Alleles of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and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by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in Japonica Rice[J]
.Rice science,2011,18(3):196-203.
被引量:2
4
蔡海亚,徐得泽,程建平,赵锋,吴建平.
水稻抽穗期基因qHY-8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6):3771-3773.
5
雷东阳,肖层林,陈立云.
两系杂交稻制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作物研究,2008,22(S1):390-393.
被引量:3
6
黄英金,徐正进.
对超级稻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5):3-7.
被引量:26
7
唐梅,周仕春,何光华,裴炎.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15(3):51-53.
被引量:2
8
肖应辉,罗丽华,闫晓燕,高艳红,王春明,江玲,矢野昌裕,翟虎渠,万建民.
水稻品种倒伏指数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05,31(3):348-354.
被引量:75
9
施勇烽,应杰政,王磊,朱智伟,庄杰云.
鉴定水稻品种的微卫星标记筛选[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195-201.
被引量:82
10
程式华,曹立勇,陈深广,朱德峰,王熹,闵绍楷,翟虎渠.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280-284.
被引量:152
同被引文献
59
1
蒋佐升,徐庆国,董延瑜,康春林.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育性转换及育性遗传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3):217-222.
被引量:9
2
邱福林,庄杰云,华泽田,王彦荣,程式华.
北方杂交粳稻骨干亲本遗传差异的SSR标记检测[J]
.中国水稻科学,2005,19(2):101-104.
被引量:77
3
周喜新,严钦泉,匡逢春,齐绍武.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库源流特征与产量的关系[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111-114.
被引量:10
4
黄英金,刘宜柏,况慧云,徐正进.
辐照杂合材料结合花药培养技术育成早籼新品种赣早籼56号[J]
.核农学报,2005,19(2):81-84.
被引量:7
5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026-1032.
被引量:20
6
王才林,汤玉庚.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8-13.
被引量:26
7
邓启云,欧爱辉,符习勤,朱全仁.
实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鉴定方法的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3):217-221.
被引量:11
8
李任华,王象坤,杨振玉,罗志华.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N422s的广亲和性及分类地位初探[J]
.作物学报,1996,22(4):495-499.
被引量:19
9
王志琴,杨建昌,朱庆森.
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积累与运转特性的研究[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17(4):1-5.
被引量:21
10
林建荣,吴明国,阮关海,李春寿,宋昕蔚.
早花时矮秆早熟晚粳不育系春江16A的选育与利用[J]
.中国稻米,2006,12(6):17-1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
1
廖色梅,邓应德,翟少华,张海清,石书兵.
亚种间杂交稻母本与组合光合产物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研究,2015,29(4):336-342.
2
廖色梅,邓应德,翟少华,张海清,石书兵.
Correla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synthates between Female Parent and F_1 Inter-subspecific Hybrids of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6,17(7):1513-1518.
3
娄伟.
北方稻区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辽宁农业科学,2019,0(3):60-65.
被引量:3
4
谭瑗瑗,汪庆,富昊伟,张渭章,吴三玲,舒庆尧.
利用花培与辐照诱变培育粳型两系不育系江79S[J]
.核农学报,2022,36(6):1073-107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
1
丁华,王婧,刘姣,张珣,杨洁.
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S01):339-343.
被引量:3
2
顾晓振,米铁柱,刘佳音,张国栋,殷会德,于萌,李儒剑,尹晓佳,万吉丽,张霞,鲁延付,张立山,李继明.
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21,36(4):1-5.
被引量:8
3
谢辉,朱崴,滕奉魁,亓娜,王煜豪,华泽田.
优质杂交粳稻育种思路与实践[J]
.杂交水稻,2023,38(4):44-47.
被引量:3
4
管翊君,王浩,吕美澄,白俊青,唐燕,周春菊,李奎,吕金印.
电子加速器源射线对小麦根尖染色体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3,37(11):2126-2133.
5
曹丽淼,谭瑗瑗,汪庆,钱秋,于清涛,舒庆尧.
Pool-ARMS:一种高效检测混合遗传样本中特定单核苷酸变异的方法[J]
.核农学报,2024,38(2):235-242.
6
谭秋锦,周春衡,环秀菊,许鹏,钟剑章,何铣扬,黄锡云,杨小州,梁瑛.
^(137)Cs-γ辐照对澳洲坚果种子萌发与穗条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4,40(23):39-44.
7
王伟,张渭章,舒庆尧,富昊伟,黄建中,谭瑗瑗,汪庆.
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的选育与应用[J]
.种子科技,2024,42(17):34-37.
8
王伟,祁永斌,王俊敏,肖长明,李克宽,刘超纲,刘庆龙.
圆粒专用型两系早籼恢复系辐269的选育及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2025,66(4):843-847.
1
王宝和,周长海,白和盛,张永泰.
浅谈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J]
.种子,1999,18(6):57-59.
2
王宝和,周长海,白和盛,张永泰.
浅谈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10-311.
被引量:7
3
陈明华.
浅谈乡镇指导农村水利发展的现状[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221-221.
4
陈志梅,夏海东,鹿红卫,赵连峰,赵树正.
浅谈玉米宜机收新品种选育策略[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1):37-39.
被引量:3
5
那福成.
辽西玉米自交系选育研究与现状[J]
.现代农业,2013(7):69-69.
被引量:1
6
唐文明,赵成昊,杨辉,佟圣辉.
玉米生产机械化对育种的要求及策略[J]
.园艺与种苗,2015,35(3):59-61.
被引量:9
7
刘宜柏,贺浩华.
江西优质早籼稻的选育策略[J]
.江西农业科技,1997(6):3-5.
8
吴敏楚,孙致良,王玉叶,王月福,刘鹏起.
广适性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2,9(3):189-195.
被引量:4
9
廖亦龙,王丰,李传国,李曙光,刘振荣,柳武革,梁世胡.
广东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及利用评价[J]
.杂交水稻,2001,16(6):6-8.
被引量:3
10
方志勇.
富宁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J]
.云南农业,2011(10):5-6.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