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砂岩中碳酸盐岩胶结物的形成、分布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砂岩中,常见的碳酸盐胶结物有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铁矿、菱镁矿、高镁方解石、文石等相对少见。该类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含量一般在5%-15%之间,最多不超过30%,常呈粒状、栉状或镶嵌状结构产出。随埋深增加、成岩期由早到晚变化,碳酸盐胶结物出现顺序为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而且多集中分布在不整合面附近(多在不整合面之下)约100m范围之内。通常,早于压实作用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有利于原始孔隙的保存,可抑制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为后期溶蚀作用并产生次生孔隙打下物质基础,这类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具有建设性作用;相反,晚于压实作用的碳酸盐胶结不利于对原始孔隙的保存,后期充填反而减少孔隙,属于一类破坏性胶结作用。
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18期137-143,共7页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cal Industry
作者简介 陈菁萍(1985-),女,助理工程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于西北油田分公司从事层序地层与沉积储层等地质方面研究工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5

二级参考文献146

共引文献2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