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高职院校VFP课程“以证代考”之利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质量保证和特色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各高职高专纷纷围绕这一宗旨,在考核的反馈、评价、选拔三大功能加大了改革力度,其中"以证代考"就是其中特色成果之一。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我院VFP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VFP课程以证代考的利和弊。
作者
吴文秋
机构地区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第11期249-250,共2页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高职高专
以证代考
VFP
分类号
TP311.138-4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作者简介
吴文秋(1975-),女,汉族,教师,1997年至今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宗德才.
关于VFP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4):2326-2327.
被引量:2
2
郑忠秀,田涛.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之改革[J]
.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09(10):10-11.
被引量:8
3
王晓丹,顾可民.
高职计算机专业“以证代考”考试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J]
.福建电脑,2009,25(1):27-27.
被引量:3
4
陈宏昌.
VFP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广西教育,2008(12):14-15.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牟连佳,梁皎,李丕显,孙文安.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05(1):94-98.
被引量:158
2
史书良,刘志刚.
关于“以证代考”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3):9-11.
被引量:6
3
宫文颖.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新思路——以证代考[J]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30-31.
被引量:9
4
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
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1X):71-72.
被引量: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M].
6
陈罗湘,刘钢.
高职教育“以证代考”考核模式探微[J]
.职业教育研究,2008(5):60-62.
被引量:14
7
王新艳.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以证代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4):229-229.
被引量:2
8
代小红,王光利.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VFP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探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38-41.
被引量:1
9
易国平.
用VFP制作大家来找茬小游戏[J]
.科技视界,2012(25):173-173.
被引量:1
10
徐安令.
VFP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X):1414-141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雷文彬,甘娜.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以证代考模式研究[J]
.网友世界,2012(2):46-48.
被引量:5
2
张华.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证代考模式的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2(17):222-222.
被引量:1
3
李翔宇.
Photoshop在环艺设计中的课程教学初探[J]
.美术教育研究,2012(22):152-152.
4
陈思慧.
“以证代考”的意义与实施方案设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6):102-102.
5
宋敏.
《商务办公自动化》课程以证代考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20):96-96.
6
杨伟杰.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证代考”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4):32-36.
被引量:11
7
杨宏波.
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改革路径初探[J]
.信息系统工程,2015,28(4):41-41.
8
吕娜,黄华.
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和实践——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校园英语,2017,0(18):96-97.
9
陈景.
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以证代考之利弊——以全国高校计算机(安徽考区)水平考试系统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4):119-121.
被引量:2
10
张娜.
Photoshop软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3):178-180.
被引量:1
1
沈效良.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J]
.成功,2009(11):259-259.
2
张华.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以证代考模式的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2(17):222-222.
被引量:1
3
朱彩飞.
“以证代考”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才智,2016,0(33):141-141.
被引量:1
4
王新艳.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以证代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4):229-229.
被引量:2
5
张仁蜜,赵祖应,杨林海.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证代考”模式的探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3):238-239.
6
王子健,崔冬.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以证代考”的教学反思[J]
.福建电脑,2011,27(8):182-183.
被引量:5
7
高杨.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展望[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1):263-263.
8
吴伟.
分层次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3,19(10X):6603-6604.
9
郭筱玉,钟贞魁.
浅谈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以证代考的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2012(20):272-272.
被引量:3
10
陈思慧.
“以证代考”的意义与实施方案设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6):102-102.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