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出路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北亚区域是世界上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之一,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该区域没有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许多利好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出路。
作者
付瑞鹏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第10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东北亚
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作者简介
付瑞鹏(1987-),男,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王占霞.
基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的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5-119.
被引量:1
2
李玉潭,陈志恒.
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
.东北亚论坛,2003,12(2):1-7.
被引量:7
3
方华.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J]
.现代国际关系,2008(11):57-62.
被引量:16
4
李欠标.
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运输的思考[J]
.综合运输,2011,33(11):66-70.
被引量:9
5
徐坡岭,陈悦.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模式选择[J]
.当代亚太,2004(4):31-36.
被引量:13
6
陈钺.
寻求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突破[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21-30.
被引量:12
7
龚克瑜.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和解决思路[J]
.太平洋学报,2005,13(1):89-96.
被引量:8
8
John J.Mearsheimer.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M ].New York:W.W.Norton &Company Inc., 2001.
9
[美]费晓闻.中国公司:下一个超级大国如何挑战美国和世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305.
10
赵儒煜,张景全,刘雪莲,王胜今,朱显平,李天籽,任维彤,李晗斌,廉晓梅,吴昊,于潇,金华林,林今淑,巴殿军,张慧智.
聚焦东北亚[J]
.东北亚论坛,2012,21(3):3-1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俞新天.
21世纪初东亚合作问题[J]
.当代亚太,2003(10):3-9.
被引量:4
2
袁晓慧.
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现状评估[J]
.国际经济合作,2007(8):44-49.
被引量:10
3
(日)小川雄平.NIES·ASEAN·中国的成长战略和九州经济[A].1988年九州经济白皮书--亚洲时代和地方经济[C].福冈:(财)九州经济调查协会,1989.
4
方曙兵,周剑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现实选择[J].新视角,2005(9):27-28.
5
林治华.
俄罗斯东北亚战略及其在东北亚新秩序中的地位[J]
.当代亚太,2007(10):28-33.
被引量:8
6
祝滨滨,支大林.
东北亚各国经济合作开发与开放政策比较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7,16(6):57-61.
被引量:7
7
周新生.
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
.国际经济合作,2007(12):81-84.
被引量:6
8
高本权.
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基础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6):33-36.
被引量:4
9
李宛烝.
试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振兴[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9(2):42-44.
被引量:6
10
吴海鹰,张盛林.
日韩对华投资:对地区合作的影响及前景[J]
.宁夏社会科学,2008(2):32-3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58
1
陈伟,毕彦鹏.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北方经贸,2006(12):128-129.
被引量:5
2
刘翘楚.
中韩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展望[J]
.消费导刊,2008,0(20):70-70.
3
尹晓亮.
东北亚能源合作中的中国与日本[J]
.日本研究,2004(3):84-90.
被引量:4
4
孙丽.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关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1):27-32.
被引量:2
5
徐充,刘卫东.
从“六方会谈”看东北亚经济合作[J]
.东北亚论坛,2005,14(2):14-17.
被引量:3
6
龚克瑜.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难点和解决思路[J]
.太平洋学报,2005,13(1):89-96.
被引量:8
7
仝志鹏.
金融危机下东北亚经济未来设计——区域合作与制度变革[J]
.中国商界,2009(10):14-15.
被引量:1
8
邹炜炜,陈怀海.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4):35-39.
被引量:3
9
耿丽华.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佳路径选择[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6):7-12.
被引量:5
10
孙岩.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7-9.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
1
李静秋.
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变化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启示[J]
.开发研究,2014(1):13-16.
被引量:5
2
李丹琳,朱华成.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经济市场,2015(11):53-53.
被引量:1
3
韩家戚.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北方经贸,2017(10):14-15.
被引量:2
4
何宇馨.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困境与策略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2018(10):44-46.
被引量:4
5
王晖.
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走向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
.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5):74-8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朱佳佳.
新形势下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的思考[J]
.河北企业,2019,0(3):82-8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旸,付岱山.
辽宁省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
.时代经贸,2022,19(4):83-85.
被引量:3
1
陈伟,毕彦鹏.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J]
.北方经贸,2006(12):128-129.
被引量:5
2
吴冰.
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J]
.党政干部学刊,2010(8):42-44.
被引量:2
3
程永明.
经营环境影响下中日韩企业的变革[J]
.现代日本经济,2009,28(3):45-50.
被引量:3
4
何月香.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双向提升[J]
.党政干部学刊,2005(12):22-23.
5
李丹.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互动研究[J]
.理论界,2010(3):47-48.
6
李广民,王飞.
以物流合作为契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43-46.
被引量:1
7
周晓皎.
对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展策略的思考[J]
.商业经济,2009(8):9-11.
被引量:2
8
尹豪.
东北亚区域劳动力迁移与人力资源合作[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23-28.
被引量:2
9
王颖群.
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对策[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22-25.
被引量:1
10
华蕊,徐林实.
黑龙江省物流产业发展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47-50.
被引量:3
党政干部学刊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