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家暴立法中的证据规则与公益诉讼机制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中国反家暴立法进入起草阶段。已有研究成果如何被应用到国家立法决策中并对立法产生实质影响,是中国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全国妇联、长期从事反家暴研究与行动的学者和妇女权益推动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妇女研究论丛》继2012年第3期刊登"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促进社会和谐"专题讨论之后,本期再次邀请学界和妇女界同仁,围绕反家暴法制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反家暴法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涉家庭暴力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及反家暴公益诉讼机制、反家暴法宗旨及其对幸存者的社会救助、婚内强奸的入法问题以及反家暴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展开讨论。期待这一讨论有益于制定中的反家暴法在立法宗旨、核心概念、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幸存者的社会救助机制、符合家庭暴力特点及规律的民事诉讼规则、防治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与经费等方面,作出以中国国情为基础、顺应社会发展和国际反家暴立法趋势的选择。
作者 徐卉
出处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Journal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作者简介 徐卉(1970-),女,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公益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方向:跨国民事诉讼、比较民事诉讼法、公益诉讼。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北京行动纲领》(1995)
  • 2《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暴力和健康的报告》(2002).
  • 3王全琳主编.《中国妇女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92页.
  •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第1条
  • 5Lundy Bancroft, Why Does He Do That?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 2002.
  • 6Shelby Quast,"Justice Reform and Gender" , Gender and Security Sector Reform Toolkit Eds. Megan Bastick and Kristin Valasek, Geneva: DCAF,OSCE/ODIHR,UN-INSTRAW,2008, p.5.
  • 7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改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 8“交感神经系统与肾脏疾病”,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40915/343086.html.2008年10月15日访问.
  • 9陈敏.《女性犯罪嫌疑人家庭暴力受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3-24页.
  • 10The B.C. Ministry of Attorney General, Crown Counsel Manual: The Attorney General Policy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 Relationships (1996), Vancouver, August.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86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5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