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名使者中国茶文化不断走出国门,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加强跨文化交际理论学习,充分发挥茶文化对外窗口作用,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作者
万书霞
李建平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5,共3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跨文化交际
文化交流和融合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作者简介
万书霞,女,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 李建平,男,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1
苏雪.
中国茶文化[J]
.学理论,2013(24):219-220.
被引量:5
2
于丽萍.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181-182.
被引量:11
3
孙云,张稚秀.
茶之西行[J]
.茶叶科学技术,2004(4):39-40.
被引量:8
4
余悦.
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139.
被引量:22
5
辜丹心.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J]
.外国语言文学,1992,11(Z2):81-85.
被引量:4
6
李燕,吴玉伦.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4):146-147.
被引量:18
7
黄凤兴,张梅,章传政.
浅析老舍《茶馆》对美国饮茶发展的影响[J]
.广东茶业,2008(4):47-4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徐悦.
世界饮茶,21世纪的主潮[J]
.农业考古,1999(2):5-8.
被引量:2
2
姚江波.
中英茶文化比较[J]
.农业考古,1999(4):297-300.
被引量:2
3
侯军.
英伦问茶[J]
.农业考古,1999(4):301-303.
被引量:4
4
英国红茶文化的光与影[J]
.农业考古,1999(4):304-304.
被引量:7
5
基特.乔,克艾文.
中国茶叶走向欧洲[J]
.农业考古,1993(4):273-275.
被引量:4
6
角山荣,玉美,云翔.
茶入欧洲之经纬[J]
.农业考古,1992(4):257-262.
被引量:11
7
莫贤书.
武夷茶与早期欧洲茶文化[J]
.农业考古,1992(2):14-14.
被引量:2
8
邹瑚.
英国早期的饮茶史料——英国人饮茶始于何时?[J]
.农业考古,1992(2):243-244.
被引量:6
9
吴孟雪,曾丽雅.
近世欧人与华茶[J]
.农业考古,1992(2):247-250.
被引量:4
10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共引文献
53
1
吴琳.
中英茶文化比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6-176.
被引量:17
2
周明学.
新航路开辟前茶叶输入西欧说献疑[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09(8):62-63.
被引量:1
3
董婳,谭雪婷.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J]
.大庆社会科学,2010(2):139-141.
被引量:8
4
黄夏基,罗夏钻.
饮茶文化对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影响[J]
.兰台世界(中旬),2012(12):13-14.
5
梁婧.
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7):91-91.
6
钟礼玉.
用文化引领和提高初中生英语学习水平[J]
.考试周刊,2013(81):121-121.
7
罗传沛.
中越茶文化对比雏议[J]
.商业文化,2014(27):59-60.
8
方彩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
.福建茶叶,2015,37(4):49-52.
被引量:28
9
方彩琴.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J]
.农业考古,2015,0(5):284-287.
被引量:22
10
汪狄炯.
中日茶文化的比较分析[J]
.商,2015,0(38):121-121.
同被引文献
48
1
吴润平.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践浅析[J]
.学术交流,2012(S1):219-220.
被引量:5
2
杜碧翠.
来一杯禅茶 品一品越南茶道[J]
.东南亚纵横,2001(8):39-39.
被引量:1
3
于丽萍.
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181-182.
被引量:11
4
黄凤兴,张梅,章传政.
浅析老舍《茶馆》对美国饮茶发展的影响[J]
.广东茶业,2008(4):47-49.
被引量:6
5
王赛时.
略论茶文化在美育中的作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6):94-98.
被引量:5
6
杨然.
中越传统文化的若干比较[J]
.东南亚纵横,2009(12):25-27.
被引量:2
7
王宗平,赵国梁,庄惠华.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走向[J]
.体育与科学,1999,20(2):54-58.
被引量:221
8
余悦.
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139.
被引量:22
9
温静,付梦萍.
论礼品茶的“唐装”设计[J]
.农业考古,2011(2):181-185.
被引量:1
10
乐素娜.
中国茶文化在东西交流中的影响——以英国茶文化为例[J]
.茶叶,2011,37(2):121-122.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4
1
罗传沛.
中越茶文化对比雏议[J]
.商业文化,2014(27):59-60.
2
张卫军.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性分析[J]
.福建茶叶,2015,37(6):216-217.
被引量:2
3
孟淑娟.
中西饮茶文化对比及跨文化体现[J]
.福建茶叶,2016,38(5):307-308.
4
龚雪燕.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茶文化探析[J]
.福建茶叶,2016,38(7):352-353.
被引量:1
5
罗亮.
茶文化在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实践的作用探讨[J]
.福建茶叶,2016,38(12):194-195.
被引量:6
6
丁淼.
中国茶文化在跨国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1):332-333.
被引量:5
7
郑丽.
茶文化思想对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4):245-245.
被引量:2
8
张根.
中英茶文化比较研究[J]
.贵州茶叶,2018,46(2):43-45.
9
尹化玲.
论中国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桥梁作用[J]
.福建茶叶,2017,39(6):407-408.
被引量:4
10
李颜甲,张玮瑜.
茶文化和思想带给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J]
.福建茶叶,2018,40(12):161-1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王蕊,戴俊红.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英茶文化比较[J]
.福建茶叶,2017,39(3):390-391.
2
韩子棹.
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美学特征分析[J]
.福建茶叶,2017,39(10):232-232.
被引量:1
3
米亮.
新体育课程改革中茶道精神的重要作用分析[J]
.福建茶叶,2018,40(2):194-195.
被引量:2
4
柴能.
探讨茶理论与体育教育改革的关联研究[J]
.福建茶叶,2018,40(9):181-181.
被引量:1
5
张根.
中英茶文化比较研究[J]
.贵州茶叶,2018,46(2):43-45.
6
吴珏.
体育赛事与中国茶文化融合发展的优化途径[J]
.福建茶叶,2017,39(11):327-327.
7
郑竹娟.
论中西茶文化差异下的援外培训跨文化交际[J]
.福建茶叶,2018,40(10):438-438.
被引量:1
8
李颜甲,张玮瑜.
茶文化和思想带给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J]
.福建茶叶,2018,40(12):161-162.
被引量:1
9
司庆洛.
传统茶文化视阈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实践创新研究[J]
.福建茶叶,2019,41(2):93-94.
被引量:3
10
李小雅,吴衍发.
传统服饰元素在茶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以新唐装的应用为例[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0(5):179-180.
被引量:2
1
陈朝霞.
从楚国的婚姻关系看民族间的融合[J]
.武汉文博,2012,0(1):12-18.
被引量:2
2
龙泉青瓷 翠色美景[J]
.中国收藏,2016,0(6):72-75.
3
刘洋.
“盐马贸易”在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
.兰台世界(上旬),2014(8):90-91.
4
叶长青.
党的民族政策对红军长征的重大作用研究[J]
.宁夏史志,2016,0(4):17-21.
5
靳燕凌.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党员的历史作用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4):52-55.
6
沈阳.
文物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才智,2012(35):222-222.
7
刘雪.
辽宁抗日义勇军在局部抗战中的作用研究[J]
.青年与社会,2014,0(7):369-369.
8
杨松涛.
林则徐与澳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18(1):48-51.
被引量:2
9
黄益群.
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J]
.炎黄纵横,2013(1):58-61.
10
袁彩荣,毕晴.
跨文化视角下陕北民俗文化对外交流路径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4(3):92-94.
被引量:1
农业考古
201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